近日重要的能源相关新闻,首先是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11月30日开幕,中国国家主席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了《我对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的署名文章,已经把气候变化列为优先事项;二是媒体报道全球煤炭时代走向终结;三是国际能源署预计可再生能源15年后成最大电源,另有会计师事务所预测2020年太阳能电价将比煤电低;四是有组织称未来6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增43%;五是11月25日公布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3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下降2元/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必须采取紧急全球对策应对气候变化,像任何一名祖父一样,希望我的孙辈享受健康地球的美好和慷慨馈赠。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已经把气候变化列为优先事项,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这一挑战。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地方的排放都可随时随地引发问题,并对全球的生命和生计构成威胁,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我们只有通过联合国才能共同应对这一典型的全球问题。
针对联合国的呼吁,超过166个国家已提交有具体目标的国家气候计划。这些国家的排放量加起来占全球总排放量的90%以上。如能顺利实施,将使排放量曲线下降,进而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幅可控制在大约3摄氏度。进展虽然重大,但仍显不足。目前的难题是如何更迅速地采取进一步行动,减少全球排放量,使全球气温升幅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无论如何,气候变化已经对我们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必须支持各国适应这些影响。
20国集团领导人11月初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会晤,表示坚决致力于气候行动。有12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已确认,他们将参加巴黎会议。巴黎会议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持久性、灵活性、团结精神和可信性。首先是持久性。巴黎会议必须制定一个长期愿景,这一愿景必须与低于2摄氏度的轨迹一致,并向市场明确表明,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不可避免,事实上这也正在进行。这种转型必将惠及全球。第二,协定必须提供灵活性,无需不断重新谈判。协定必须能够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并在发达国家的领导作用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的责任二者间达到平衡。第三,协定必须展现团结精神,包括为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发达国家必须遵守其承诺,即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第四,协定必须在应对迅速增强的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可信性。协定必须规定以五年为一个经常周期,供各国政府根据科学要求评估和加强本国气候计划。巴黎协定还必须包括透明、稳健的机制,用于衡量、监测和报告进展情况。如果在巴黎达成一项有意义的气候协定,我们就能够拥有更美好的今天和明天。此类协定将有助于消除贫穷,保持空气清洁,保护海洋,改善公共卫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绿色创新。它将加快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发出明确的信息:巴黎会议的成功取决于你们。现在到了我们运用常识、做出让步和达成共识的时候了,也到了放眼国家利益以外的天地和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的时候了。世界各国人民以及后代子孙期望你们拥有远见和勇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
中国代表解振华指出,中国不仅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应尽的国际义务,更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十八大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巴黎大会达成一项有益于中华民族、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国气候协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基础上,中国需要进行能源革命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以消耗世界20%能源和50%以上煤炭、水泥、钢铁而只生产了全球10%左右GDP的发展模式已不可能持续,当年弥漫中国大地270万平方公里的严重灰霾表明了这一点。而中国近年来煤炭消耗量下降和单位GDP下降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多年来煤炭行业及其政治上的支持者一直死守“一切如常”的预测。这种预测认为,煤炭需求未来几十年将持续增长,并坚称这种预测证明了煤炭的光明未来。但看到人们就煤炭消费达到峰值的观点逐步形成共识,真正相信上述预测的人可能会大吃一惊。9月,高盛公司预测,全球煤炭消费将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但目前来看,这种估计显得保守——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指出,全球煤炭消费很可能已在2013年达到峰值。特别是主要数据惊人。
今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5.7%,美国煤炭消费下降11%,德国下降3%,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3%,加拿大下降5%,土耳其下降13%。随着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无法指望其煤炭消费会增加。此外,韩国的煤炭消费持平,印尼下降2%,墨西哥下降1%。只有两个煤炭消费大国的煤炭消费出现增长:印度同比增长3%~6%,而澳大利亚在废除碳税后也小幅增长。
造成煤炭的前途快速转换的因素有多种。对于已达到峰值的预测,关键影响因素是长期结构性趋势。一个常见的因素就是各国竞相转向零排放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以及(尤其是在美国)低排放的天然气发电。另一个因素是对煤炭消费的管控加强,监管者对二氧化碳和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实施了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各公司逐步内部消化其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仅仅看看中国、美国和印度这三个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的不同情况,这三个国家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70%以上。在中国,随着建筑业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十年来的繁荣发展终结,中国的能源需求大大放缓,而2014年中国消费的煤炭占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公众对空气污染的极度担忧正导致对煤炭消费更严格的政策限制,并促使中国转而发展其他能源来源。
今年1-9月,中国的煤炭消费很可能同比下降约6%。就连国际能源署也承认其对中国煤炭需求增长的预测彻底过时,而且“中国煤炭需求迅速增长的局面已经终结”。在去年煤炭消费占全球11.7%的美国,天然气价格创新低、可再生能源增长创纪录以及电力需求持平导致煤炭消费同比下降11%。印度(2014年煤炭消费占全球9.3%)今年1-9月的电力增长只有3.1%,钢材产量一直停滞不前。这种缓慢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印度的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煤炭消费前三位的国家(超过部消费量70%)和其他重要消费国消费下降,煤炭业竞争无疑将加剧,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在寒冬时仍下跌表明中国煤炭产能过剩且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将面临调整。
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正处在戏剧性的能源变革之中。根据报告,未来6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增43%,可再生能源工作数量将翻倍至770万。气候委员会首席顾问TimFlannery表示,可再生能源直线下滑的成本和创造就业意味着有对扩张可再生能源的强劲经济条件。尽管过去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道德要求,如今随着各国承诺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会,可再生能源已超越矿物燃料成为发电的最佳选择。过去两年,清洁能源占全球新增发电容量的一半多。特别全球前10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的8个,包括印度、美国和巴西已承诺加倍绿色能源供应。发电站的数量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容量急速增加的重要因素。报告指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时,每年的新增矿物燃料发电超过可再生能源。如今即将到来的巴黎峰会,可再生能源每年的新增容量比矿物燃料多出40%。特别是冰岛和挪威几乎实现100%清洁能源电力,其次是新西兰可再生能源达比重80%,澳大利亚达68%,瑞典62%,丹麦43%。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已扩大可再生能源比重至30%。
国际能源署预计可再生能源15年后成最大电源,据报道煤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但这种状况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有关能源未来的综合性报告中称,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生产中所占比重列第二位。到本世纪30年代,将成为最主要的电力来源。中国下降的煤炭需求和美国市场出现的供应过剩推动煤炭价格在近年出现下跌。此外,煤炭使用还将受到政策的制约,例如欧盟正在关闭燃煤电厂以实现其排放目标。一个近几十年来最大的能源需求增长故事正在接近终点。近年来全球煤炭需求增长明显放慢,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中国”,预计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差不多已进入稳定状态。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最多的国家。国际能源署称,发展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各国政府补贴的支持,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高达1350亿美元。但是,化石燃料———如污染严重的煤炭和开采成本正在上升的石油———得到的补贴却仍然远高于这个数字:2014年的补贴额达到惊人的4900亿美元。随着近年来中国煤电利用小时持续下降,专家曾呼吁立即停建组建燃烧煤电厂,以避免投资损失。
综上所述,中国能源界应当认识到,发展清洁能源已成未来均势,中国应当及时加大发展清洁能源力度。同时应查明中国是否能存在对化石能源特别是对煤炭的补贴,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