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十三五”继续定调“绿色”“指路”循环经济发展

2015-11-17 09:13:01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李勤  

日前,《“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本报特别策划系列专题报道,旨在通过讨论“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的后续宏观政策,“十三五”垃圾资源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与实践案例,城市矿产的开发与利用,新常态下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互联网+”等重点话题,解读绿色“指挥棒”之下的未来五年路线图。

11月15日是北京的正式供暖日,然而从11月10日雾霾就开始“围堵京城”。13日早晨,北京正式发布了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同时,北京全市的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也被强制停工。

尽管如此,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或许2015年才是“晒蓝天”最频繁的一年。

不久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在2015循环经济论坛上给出了一份数据: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后,经过两年的努力,2014年第一批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PM10的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比下降了2.1%,今年PM10同比下降了7.5%,9月份的数据表明今年的下降程度比去年同期降幅大,京津冀下降了21.3%。

在中国经济遭遇下行的困境下,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11月3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五年的蓝图,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低碳、循环”不仅是这一年,或许也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前缀词。

循环型生产方式是桥梁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在上述论坛上介绍,在全人类探索经济社会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让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过程中,循环经济是最早出现、最成熟、最具操作层面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也一直被人熟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相关政策都重点提出了要发展循环经济。

“但是,为什么我们喊这么多年‘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模式’,响应者或者认识到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家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之间的桥梁,要搭起这个桥来,就是循环型生产方式。”杨春平认为,这就是“十三五”纲要中为什么要提出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的原因。

《“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指出,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并着重提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在该建议全文发布的前几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就曾“预告”,发展“十三五”绿色化背景下的循环经济,下一步有六项重点工作:构建绿色空间和产业布局,对不同项目实现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提高绿色化程度,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休闲模式;推行绿色价值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实践先行,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

分领域部署绿色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指出:“‘十三五’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要根据工业、农业、城镇不同领域的要求,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针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技术发展方向。”

在工业领域,“绿色制造”近年来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

继10月31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透露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将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为中心后,最新的消息是,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1+X体系总体部署,进一步做好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1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带队赴中国工程院拜会了多位院士,围绕方案编制进行了深入研讨。

冯飞还表示,初步测算,在“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化建设的许多领域属于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将“采取政府政策引导和绿色投融资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和放大杠杆和政策导向作用”。

按照工信部的部署,今后有五大任务推进。

第一个任务是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聚焦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能源、水资源高效改造和基础工业的绿色化改造;第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高智化利用,培育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和集聚区,探索产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第三,打造一批特色制造企业和基地;第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落实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标准为支撑,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强试点示范,加快基本框架。第五,建造绿色制造服务平台,探索行业管理新模式,加快建设绿色制造相关的标准体系,快速提升绿色制造的基础能力。

钱易强调,在工业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所有的工业企业都要来推动清洁生产的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非常重要,要在园区的工业之间建立共生代谢的关系。还希望大力发展再制造技术以及废气产品的再生、回收和利用技术”。

而对于城镇和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介绍,下一步的重点包括将深入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的应用,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会同农业部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累计安排300多亿元沼气工程建设;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政府市场共同撬动绿色经济

据估计,绿色产业今后五年内至少需要每年两万亿元以上的投资,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撬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认为,从财政角度看,要优化税费体系,用优惠、减免来支持引导我国循环经济相关的经济活动,结构性减税同时还必须匹配结构性增税,考虑将外部的环境成本内部化。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和英国Trucost公司曾以对大气污染贡献较大的水泥行业作为试点行业,并基于32家在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水泥企业自行公开的数据信息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这些企业的水泥产量相当于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6%,共产生了1954亿元的大气污染外部成本,如果将这些外部成本内化,将抵消掉32家水泥上市公司67%的熟料和水泥收益及43%的公司总收益。如果将大气污染成本内化为熟料的价格,熟料的价格将上涨72%。

贾康提出,要利用与信贷手段、融资手段相匹配的贴息和信用担保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他还认为,要重视基金的发展。

在循环经济论坛的投融资分论坛上,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对国家中小型发展基金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将整合出资150亿元,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政府与市场携手,使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循环经济,包括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等各种形态的中小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都属于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的范围。”孙志说。

而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透露,绿色债券在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明确定义和专属政策,但是自企业债券诞生以来还是致力于绿色经济发展,如果按照通常的国际绿色债权的项目类别定义来认定的话,中国实际上也已经有实践。他表示,将尽快制定绿色债券专属政策,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贾康还对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项目融资方式持看好态度。“政府给予循环经济项目支持,拉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甚至外资都可以来合作,但是项目的可行性不是政府说了算,企业会做核心论证、物有所值评价、风险分担评估。在阳光化的运作下,政府、企业是以平等主体身份签合同,形成伙伴关系,这种合同要受到法律保障,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投资公共循环项目的局面。这个有效投资的机制要对接PPP,而且它会打开一些过去我们想不到的空间。”贾康强调。

视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应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保险制度

我国的绿色保险制度即国际通称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指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保险公司对因该企业造成的环境事故而受到损害并且符合投保事项的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制度。

2013年初,环境保护部与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指导各地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但是,从发展现状看,绿色保险与绿色证券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目前已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保险企业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建立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是写在总体方案中一项改革要求。过去每年都有几百起突发事件,发生事故以后企业就倒闭,倒闭以后就没有人来支付环境修复的成本,所以有必要建立绿色保险制度,让企业买这些绿色保险,或者说生态责任险,鉴于我们现在的执法力度,还不足以让所有的这类企业自愿购买这些保险,有必要在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的规定。建议由环保部联合保监会发布《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强制实行的范围应包括多类采矿、冶炼、化工、皮革、危险品运输等高风险行业。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