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至今,沿海煤炭市场的变化一波三折。从七月份的旺季不旺,到八月份的煤炭运输趋好,再到九月份的市场低迷。可以判断,在当前工业用电不振的情况下,民用电在市场变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天气的转凉,电厂负荷下降,沿海电厂日耗煤数量呈直线回落态势。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煤合计数为例,从8月1日高位的70万吨,下降到9月1日的59.2万吨,再降到10月9日的47.5万吨,显示了民用电负荷下降后,市场逐渐转为疲软,下游煤炭需求保持低迷。
从七月份至今,电厂耗煤呈抛物线式波动,沿海电厂的耗煤情况直接反映了煤炭市场的冷热和下游的需求变化。七月份上半月,受工业用电不振;以及南方天气凉爽、气温不高等因素影响,沿海六大电厂日耗保持在低位;下半月,随着南方天气的升温,民用电负荷增加,电厂日耗随之呈现上升态势。整个七月份,电厂一直在积极消耗自身库存,并不急于拉运煤炭;对国内煤炭减少派船数量,保持刚性采购;造成煤炭市场旺季不旺,北方港口出现大面积空泊,各港发运量大幅减少,煤炭价格继续下行。
八月份上半月,受高温桑拿天气影响,民用电增势明显,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数猛增至68万吨左右。加之下游用户得到大型煤企即将于八月份降价的消息后,刻意将原定于七月份进港拉煤的船舶推迟到八月份。以上两大因素助推了八月份市场趋好,煤船集中到港拉煤,沿海煤炭运输呈现一波小阳春。电厂耗煤增加,煤炭消耗加快,促使用户拉运积极性大幅增加,煤炭价格逐渐企稳止跌。八月下半月,立秋过后,天气转凉,尽管电厂日耗煤数量小幅下降,但仍存在部分用户补库的现象,带动了煤炭运输趋好的延续。
八月份,尽管沿海煤炭运输形势较七月份相比有所转好,但煤炭交易并不活跃,到港船舶数量也是刚刚能够满足港口装船需要,没有出现用户抢购煤炭的现象。北方各大港口下锚船舶保持中位水平,仅仅能够满足其满负荷运转,没有出现大量压船和等货现象。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下游需求继续保持低迷,部分用户出于补库需要,拉运煤炭保持一定数量;下游采购煤炭仅仅比市场低迷的时候略强而已,不足以支撑煤价上涨;第二,这一阶段,气温适宜,属于装卸生产的黄金时节;港口科学组织,提高效率,每日煤炭发运量保持高位水平,加快了船舶周转。
进入九月份,天气转凉,民用电负荷急剧下降,电厂耗煤量大幅减少。九月份,即将面临着国庆过后、即将展开的大秦线检修,按常理推断应该激发下游用户在检修之前增加存煤和拉运数量的热情才对;但事与愿违,由于正值用煤淡季,电厂日耗低位;加之八月份电厂增加了运力拉运,透支了九月份需求。九月份,电厂库存普遍处于高位,而耗煤量很低,存煤可用天数快速攀高。电厂存煤的高位,可用天数的高企,促使用户拉煤、存煤意识减弱,派船数量减少;而火电机组开工率低位徘徊,促使正处于用煤淡季的南方市场保持低迷。用煤淡季到来,电厂负荷下降,部分电厂纷纷借机对旗下火电机组进行停机检修或备用,煤炭消耗数量大幅减少。九月份上半月,北方主要发煤港口空泊现象增多,库存回升;九月份下半月,部分电厂库存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后,采购积极性有所恢复,但增运数量有限。面对需求低迷以及销售压力加大的现状,神华等大型煤企连续出台优惠措施,积极降价促销,环渤海动力煤交易价格继续下跌之旅。
今年以来,在能源结构调整、沿海省市严控煤炭消费、西电东送增加的影响下,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一直在减少。南方水电、特高压作用巨大,华东、华南地区耗煤大户减少了国内煤炭的采购数量,增加了外购电的采购,促使国内煤炭市场更加低迷。进入十月份,天气转凉,民用电下降明显;加上国庆长假、部分工矿企业放假,对工业用电带来不利影响,沿海煤炭市场继续保持萎靡态势。十月上旬,受需求低迷和天气因素影响,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形势异常严峻,到港拉煤船舶急剧减少,港口库存走高。受内贸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影响,部分发运企业因为价格倒挂而停止发运,同煤、神华等大型煤企发运数量同样在下降,沿海煤炭市场呈现供需双低现象。截止10月9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仅为47.5万吨,日耗水平与春节刚过的日耗相差无几,存煤可用天数高达28天。10月8日,大秦线检修开始后,进港煤车减少,但港口调出量同样很低,港口场存下降并不明显。
今年后两个月,随着大秦线检修结束,铁路调进恢复正常;南方枯水季节的到来,水电对火电的影响将有所减弱;进入冬季,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节,居民用电量增加,煤炭需求将出现小幅反弹,电厂采购积极性将有所恢复;预计接近年底,沿海煤炭运输形势会逐渐转好,煤炭交易将有所活跃,煤价将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即使出现煤价上涨,也属于理性回归;受下游需求低迷影响,煤价涨幅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