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攀西首家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全国煤炭行业遇冷,“互联网+煤炭”还需市场和交易习惯都变化方可显效。◎谋划信息服务收费模式,拟由专业电商平台向综合性平台发展。
如今,“电商”、“线上”、“O2O”等词汇早已走进我们的视线,然而,“上网煤炭交易”,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还是个新鲜事。
今年2月,攀西地区首家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攀西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上线运营,攀枝花的煤炭资源正式“触网”。
目前,中心已运营近半年时间,运营交易的情况如何?7月1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还未达成一笔线上交易
这几天,攀枝花市攀青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寨平有点发愁:攀西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上线已有5个月,但还未在线上达成一笔煤炭交易。
现在的状况确实很差,邵寨平见到记者时长叹一声:煤矿还没有复产,煤炭加工行业依然疲软,大部分电厂、焦化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用煤量很少,煤炭销售商将信息挂在网上,但基本无人问津。
据了解,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销售愈加困难,今年前5月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销量同比下降8.8%。“短期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邵寨平坦言。
煤炭是大宗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发电企业,形成惯有的销售模式,发电企业年度采购签合同都是以百万吨、千万吨计算,以前煤炭市场上行时,发电企业整天在各煤炭企业之间跑,就是为了找到价格合适的煤源。
其实,通过攀西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其实非常便捷,产销双方直接在平台上交易,交易成功后,物流直接配送,取消了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省掉了大量人力物力。邵寨平认为,大宗商品的电商交易还需要五六年时间来培养市场,让大家形成电商交易的习惯。
整合资源仍怀信心
虽然攀青物流有限公司“烧”了500万元建电商平台,现在还没有收益,但邵寨平也并不灰心,“等行情好了,自然有利可图。”
邵寨平的信心来源于其盈利模式。原来,平台不仅收取交易佣金,更重要的是平台也是一个整合资源,实行电子分销的过程:平台可以将卖方的资源统一整合先买过来,然后再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还能利用平台提供中介服务。“如果企业要查询了解行业的相关数据,平台可以提供,那就要收费了。”邵寨平表示,通过“互联网+”,将互联网科技和传统产业紧密融合,为煤炭销售等传统产业带来重大变革,交易中心开展的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和基于产、运、销大数据基础上的服务,在交易的基础上为产供销企业提供产、销、运基础科学精准的信息服务、生产和采购指导,为供需企业提供高兑现率的“订单式”服务,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长供需双方利润。
既然有利可图,当煤炭遇上“互联网+”后,还能加什么呢?据了解,攀西煤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也在计划加钒钛、机械制造等产品,逐步由专一的电商交易平台打造成为综合性的电商交易平台。
工业品“触网”还需实体经济强力支撑
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每拓展到一个行业,都可以颠覆该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导致行业重新洗牌。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去年11月以来,攀枝花努力推动钢铁、钒钛、煤炭等工业产品纷纷“触网”,“触网”伊始,运营者就没有局限于单纯的电子化交易,而是与金融、物流乃至上下游企业结合在一起,整合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没有买卖,就没有交易。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工业产品”还需实体经济强力支撑。目前,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工业产品销售不顺,自然也影响到“互联网+工业产品”的顺利推进。
反过来看,“互联网+工业产品”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具体的运营者还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坚实的信心,来面对和推进“互联网+工业产品”不断向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