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业专家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认为其一大亮点是增加了"绿色化"的概念。专家表示,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绿色化"理念,这将对环保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可能预示着环保产业3.0时代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出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环保产业3.0时代阐释绿色新内涵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随着"绿色化"的发展,环保将变成企业的基因,从工业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废物处置等各环节,处处体现环保优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一是增长速度的变化。经济新常态下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能源、资源消费增速下降,环境治理就有了空间。二是产业形态的变化。国家加大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严控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三是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对环境的支付意愿显著提升。四是投资的变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开始减速,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投资空间。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土壤环境修复等环境领域的投资,成了投资热点。
对于环保产业3.0时代,这是一个环保发展阶段的形象说法。相关专家分析说,环保产业1.0,环保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末端治理,帮助企业或城市政府,将工业和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专业化治理,以实现达标排放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的环保企业,大多数仍处于产业1.0阶段,即以末端治理为其主要业务形态;环保产业2.0,即生产的绿色化,主要是环保公司帮助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而到了环保产业3.0,即消费的绿色化,主要是环保公司帮助政府或个人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届时,环保与非环保之间的界线已经模糊化。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环保将变成企业的基因,从工业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废物处置等各环节,处处体现环保优先的原则。
公众参与:加快推进绿色化进程
环境恶化、雾霾来袭,需要大家主动迎战。从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这些小小的行动聚合起来,就会减少污染。
"绿色化时代"将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不少专家认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会人应尽的环境责任。抱怨、着急,不如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敢于向违法排污和浪费资源说"不"。
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可以随时拨打热线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尽一份公民环保之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部门、企业以及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夯实制度:为绿色化时代保驾护航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要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环保产业3.0时代,需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通盘考虑,解决发展和环境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业界专家指出,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比如,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当前的改革突破口。如果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那么就要通过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这个制度,倒逼他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可以运用行政执法、司法等法律手段,制约违法排污企业。生态补偿制度将对目前京津冀等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一言以蔽之,在环保产业即将进入的3.0时代,政府部门要以"壮士断腕"之势强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对企业而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减少污染排放尤为重要;对于公众,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尽我所能减少源污染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