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顺应潮流,“煤炭现实主义”的必然选择

顺应潮流,“煤炭现实主义”的必然选择

2015-03-31 09:03:36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张经纬  

“煤炭转化消费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影响到煤炭作为能源的市场资格了。这就要求煤炭行业摒弃‘生产无罪,消费有责’的传统观念,顺应煤炭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趋势,积极向清洁能源供应商、服务商转型。”在谈到提升煤炭竞争力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华炜如是说(详见本报3月23日三版《提高煤炭竞争力,须破旧适“新”》)。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个大型煤企的领导,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实在难能可贵。

因雾霾肆虐,煤炭近年来几乎成为“全民公敌”。很多人认为,煤炭是肮脏的行业,铁了心赚钱而不顾环境。与之相伴的是,“去煤化”从此起彼伏的声浪变为正在加速的行动。

对于“致霾元凶”,一种主流的反驳观点是,煤炭本身不是污染源,污染产生在消费环节。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对于公众理性认识煤炭是有帮助的。但应该看到,任何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问题,生产者都是很难把责任择干净的。何况我国的煤炭生产并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零污染。

环保专家麦方代指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下水资源破坏并存,是煤炭开采环境影响的特点。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顾为东的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和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效应,是我国雾霾形成的特殊机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煤炭生产本身对雾霾形成也是有“贡献”的。

在更多专家看来,相对于“环保理想主义”的“去煤化”,通过清洁利用来解决污染问题的“煤炭现实主义”是更符合国情的策略。

事实上,“清洁煤”是一个全产业链概念,涵盖上游的煤炭(煤层气)开采、洗选,中游的运输和发电、冶金、化工等消费或转化,以及下游的“三废”处理回收、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换句话说,实现煤炭清洁利用,需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全面参与。

你可以说,“我洗了煤,但没人用啊”。但有没有想过,人家为什么不用?廉价是煤炭最大的优势,如果清洁必须用高价换取,消费者当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更何况,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买方有更大的话语权。

说白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只能是产品适应市场,而非市场适应产品。当下,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面对的已不是煤炭市场本身,而是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在内的大能源市场。面对汹涌的能源革命浪潮,当下游消费者纷纷掉头转向时,你还坐在岸边岿然不动兀自叫屈——“生产无罪,消费有责”!结果如何?恐怕不难想象吧。

无数案例已证明,有些企业并非被同行的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因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为煤炭正名的努力,华炜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煤炭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其坐着骂娘,不如先下手为强。大势难敌,只能先顺应潮流,改变自己。当然,这里的改变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提供适合现有市场的产品,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二是全面创新,创造、培育新市场,在蓝海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