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选择”分论坛上,英菲尼迪中国区总经理戴雷、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广州汽车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北京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张欣等7位国内外嘉宾,围绕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颠覆性创新新能源汽车要过三道关
尽管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依旧不能盲目乐观。
“新能源汽车是一次颠覆性创新”,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认为,任何一次颠覆性的创新至少要过三关。一是把握火候,火候把握不好,先驱变“先烈”;二是任何创新都要改变人们的习惯,这需要在商业模式上做出创新,付出努力。“互联网里很多成功的例子,在刚开始时都是免费。为什么?因为要改变人们的习惯,就是要‘钓鱼’。”;三是任何巨大的创新都需要“贵人相助”,不可能仅凭借一己之力。比如,苹果手机从按键式转向触摸式,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企业在技术上的支持。
“所以从火候来看,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机到了,任何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个人对它都抱有急切的希望。但是,在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贵人相助’上,还需要继续下工夫。”史立荣说。
对此,戴雷也有同感。他认为,从大的环境来说,实现“零排放”是整个汽车行业要实现的远景,中国地方政府也已经下了非常大的决心。但是,现在面临两个非常大的挑战,一是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二是电动汽车也需要基础设施充电,需要有很多方面综合考虑。
先行示范从公交和公务车做起
普通消费者从心理上对电动汽车非常支持,但在实际购买中依然不敢轻易下手,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社区智能充电设施不健全,汽车充电难的恐慌。
“我认为,目前可以在公交大巴和政府公务车上先行示范,寻找突破口。”史立荣认为,公交车和公务车的停放点都相对比较固定,集中充电比较容易。目前之所以难推广,主要是车的电池量太大,导致公交大巴成本偏高,另外车装上电池后,车体重,自耗能太快。还有一个挑战是建充电站要征地、要有人值守,增加了经济和管理成本。
史立荣介绍说,中兴通讯的无线充电技术,采取装埋地下的方式,不用征地,无需值守,电动大巴可以随时随地充电,自身电池量大幅度下降,耗能也随之下降。据他透露,中兴与海南已经有了初步意向,将在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项目上展开合作。
至于普通消费者什么时候能真正用上新能源汽车,史立荣认为可以先采取“分时租赁”的方式,再逐步推广。另外,中兴计划在该集团员工中展开试点,企业对员工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这不是一家企业能推动,需要包括汽车企业、社会、电网等全方位合作推进。但在先期,相关企业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史立荣说。
除了补贴政府还需做什么?
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其他国家,几乎都是靠政府补贴在支撑。离开了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怎么办?除了政府补贴以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更需要政府做什么?
广州汽车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认为,在中国,政府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有政府强力的推动和支持,“希望政府在补贴方面不要退步,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现在可能还不是减少政府补贴的时候。”
同时,张房有建议,政府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规范方面,还需要起主导和引导作用。他说,现在很多企业想进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搞充电设施,但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法征地。此外,受制于政府的规划不明朗,电力部门积极性不高,石化企业对加油站建充电设施也没有形成共识。
张房有认为,企业也要主动作为,不能被动地等待和依靠政府。举个例子,广汽集团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首先从企业内部员工使用购买做起。除了政府补贴,企业再给优惠,同时提供免费充电,员工的积极性很高。“除了购买外,还需要提供租赁等不同的商业模式让人们选择这样才会使得新能源汽车有长足的发展。”张房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