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能源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一年。去年起,国家就提出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但是,能源体制如何改,症结在哪里?昨天,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在小组讨论时就此话题展开热议。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一些委员分析,我国能源体制仍存在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煤炭和原油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而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制定,价格杠杆还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需、鼓励竞争、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此外,以行政审批制为特征的能源项目管理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能源行业还存在严重垄断现象,社会资本不容易进入,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到限制。
小组讨论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委员把话题引到天然气上。他说,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比较差,又是天然气价格比较高的国家,相比其他一些国家,我国天然气发电站比重还比较低。除了先天不足之外,还有政策原因,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协商到国外去购买,但管网怎么接、开发问题怎么解决,政协委员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作些调研建议。作为企业在这方面也要做探索,逐步提高天然气发电的比重,缓解环境问题。
“新能源和煤炭能源,都要用好。”吴新雄委员接过话茬。他说,现阶段,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很难改变。煤炭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清洁使用,排放标准要接近天然气排放标准。要大力发展水电,既要保证生态环境、还要搞好移民安置,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发展;还有就是安全发展核电,发展风电、太阳能等等。吴新雄说:“围绕能源战略安全这个问题,国家能源结构怎样优化、怎样可持续发展、提升利用效率,还要进一步研究。”
吴新雄提到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他说,外高桥三公司的年均供电煤耗为276克/千瓦时,这个数字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全国都要学习这种做法,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把能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需要依赖别国。
李河君委员说:“我国新能源家庭用户快速增长,但碳减排量被闲置。”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新能源应用特别是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以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农村户用沼气、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终端利用量逐年扩大,预计2015年全国新能源终端用户超5000万户。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微型新能源项目虽然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只有几吨,按照目前的CCER市场价格,其每年收益很有限,但中国的家庭数量庞大,其产生的CCER量将达数亿吨,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这些碳减排量的闲置,于国于民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他建议,国家制定准入和监管标准,鼓励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新能源家庭用户CCER备案规程建立“绿碳银行”,吸引新能源家庭用户向“国家统一自愿减排登记簿”登记,并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