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备受社会关注。2014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又取得一些新成绩,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截至目前已连续23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如何让今后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安全生产任务重
加大小煤矿关闭
全国人大代表、华北科技学院院长杨庚宇表示,一方面看到了成绩,但是同时也感到安全生产工作还任重道远。到2020年要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不仅要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等多方面继续大幅度的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在一个数量级之内。
在进一步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方面,杨庚宇表示,应加大小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三类矿井的关闭、淘汰力度。
“现在关闭的时机非常好,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亏损面超过了70%。关闭这三类矿井对安全生产和扭转行业亏损都有好处。”杨庚宇说,“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但是现在面临压力较大,希望国家能够在战略高度加大煤炭清洁方面研发力度。”
安全生产存新常态
安全投入应有专项基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说:“现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我认为安全生产也存在新常态,一是本质安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距离;二是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企业不代表安全生产水平高,近年来很多事故恰恰发生在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内;三是政府简政放权对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安全生产难度大。”
他表示,现在煤炭行业亏损面在70%以上,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煤矿职工工资都受到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投入有缩水的倾向,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这种不良倾向应当引起各方的警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说,煤炭行业目前亏损面很大,安全投入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国家层面应该想办法解决目前这个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也表示,安全生产投入减少,安全隐患增多,在企业亏损,职工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怎样平衡两者的关系,需要认真思考。他建议,在国家层面,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整顿,应该有专项基金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凯说,国土、环境等都有专门的资金渠道,对行业的持续发展予以常态化的资金保障。《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安全培训,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等,这些都应有资金的保障。“我认为,中央政府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的理由是充分的,这也是一些工业化国家通行的做法。” 张兴凯说。
全国人大代表、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则表示,企业亏损并不能成为安全投入减少的理由。“虽然煤炭企业现在大范围亏损,但是可以亏别的,安全费用绝对不能亏!安全为天的理念时刻要牢记!”
云平台、大数据,高端智库
用科技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表示,安全是一门科学,这方面应加强高端智库研究。
“高端智库研究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们缺少这样的战略研究。他不仅是给我们出谋划策,当好参谋,也让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会在我们这个行业长远战略发展上做谋划。”
卜昌森建议,安全监管应大力推广云平台、大数据,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能否妥善解决老煤矿退出
事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煤矿目前的问题应该从国家层面来考虑。现在很多关闭的煤矿给予的补助根本不足以弥补投入的钱,很多矿主可以说已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包括很多大矿、老矿的退出上也存在很多的难题。关闭煤矿是长期任务,应该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角度去关闭煤矿。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问题都要解决,国家层面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卜昌森说:“对衰老矿井进行全面体检,国家对衰老矿井的退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改变目前国有老煤矿‘能生不能死’的现状,这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很重要的一方面。”
同时,林书成还表示,产业发展不起来就行不成良性的市场,应该发展安全产业。还有安全与企业的生产有矛盾,和企业的利益有矛盾,所以才出现了很多安全设施弃之不用,所以,在机制上应该有第三方治理机制。
加强人员素质提升
让普通民众监管安全
张有喜表示,提高人员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他建议,企业对职工培训要到位,同时做到变招工为招生。
姜耀东说:“ 政府监管企业很对,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人民监管安全,大众、企业、职工管安全。只要职工认为不安全,就可以向政府举报,举报后政府再来关闭煤矿,这样既可以做到用人少,还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