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低油价考验当前,非常规油气当如何发展?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廊坊分院院长邹才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油价是非常规油气的“冬天”,亦是加速创新变革的“春天”。要抓住这次机遇,不断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非常规油气尽早进入低成本工业化阶段。
记者:为何油价走低,非常规油气资源如此“受伤”?
邹才能:油价下跌,石油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大缩小,收益也会大大减少,必然会影响非常规油气业务的发展。
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单井产量低、采收率低、投入成本高、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其勘探开发难度、成本远远高于常规油气资源。因此,当石油企业面临成本与效益压力时,非常规油气项目的投资可能会受到影响。
尽管有专家声称,即使油价低至每桶30美元,美国相当部分页岩油气田依然能坚持开采,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非常规油气田都能如此“幸运”。尤其是我国,无论是地下条件还是发展成熟度,都离美国有很大差距,也就使得这些开发难度本来就很大的非常规油气田在投资紧缩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充足的投入,发展可能受阻。
然而作为我国最具潜力、最具战略意义的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的建产规模可以适度放缓,但是科技攻关脚步不能停滞。这特别需要国家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推动非常规油气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石油工业的有序接替。
记者:如何正确看待低油价与非常规油气的关系?
邹才能:从某种角度讲,本轮油价走低的“根”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可技术进步和创新亦是石油勘探开发降低成本、实现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经历本轮低油价“洗礼”之后,依靠技术进步和高效管理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共识。无论是跨国石油企业还是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无论是常规油气资源还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都是如此。
因此,低油价时代的来临在给我国乃至世界石油非常规油气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非常规油气工业的深度调整、实现工业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将迫使我国非常规油气工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势下,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附于常规油气的发展,探索一条低成本、高效发展之路,加速其迈向工业化发展时代。
记者:非常规油气工业变革创新该从何处入手?
邹才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连续型地质理论、“甜点区”预测方法、压裂改造的技术方法三个关键环节的创新力度,努力提高单井产量和群井产量。在连续型地质理论研究方面,要弄清楚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等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分布情况,尤其对那些连续分布的、不连续分布的要找准摸透,为“甜点区”预测奠定基础;在“甜点”预测方面,以前我们强调“甜点”,现在要强调“甜点区”,就是要找有资源规模和效益规模的“甜点区”,更加强化效益理念;在压裂改造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和“甜点区”分布情况,以经济性为核心,实施不同的、个性化的压裂改造方案。
二是走常规—非常规立体、工厂化、协同开发之路。这需要以三个“一个”为基础,即一个规划设计方案、一个地震数据平台和一个钻井平台。一个规划设计方案是对不同深度、不同类型、不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全过程勘探开发提前谋划;一个地震数据平台是指通过这个平台集合技术手段,让处理解释的数据更准,提取的资料更可靠,使地下不同类型、不同层系的资源可视化,井点轨迹与目标更明确;一个钻井平台指的是在一个几十或几百平方米的钻井平台上,对地下资源进行多层系、多类型的立体勘探开发,这将是未来非常规油气开采最有效的开发模式之一。通过这三个“一个”,真正做到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实现常规—非常规立体、工厂化、协同开发。
三是发展人工油气藏理论、改造和技术。当前,我们为提高油气层开采效率和单井产量,对一些有储层的油气藏实施储层改造,压裂以压开缝是目的。但是,对于低渗透、致密油、页岩油等这些基本没有储层的油气资源,未来,要形成人造储层,制造“人工油气藏”。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人工油气藏”系统理论、改造技术和开采方法。同时,对于压裂液研究,要以带出为目标,即压裂液返出来的时候把油和气也带出来,让其在使用的时候不仅能够压得开,还能带得出。
低油价的确会给我国刚刚起步的非常规油气工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越是这种时刻,越要加强石油地质理论技术创新,加大管理创新力度,通过不断创新推动非常规油气营造自身发展优势,迎接辉煌的未来。(邹才能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廊坊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之科技奖获得者,从事常规—非常规油气等理论技术研究及勘探生产实践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