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出口市场前途未卜
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虽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出口局势仍不稳定,存在较大风险。
在日前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研讨会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斌分享了最新的光伏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并对光伏贸易纠纷对我国光伏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面对森严的贸易壁垒,在2013年光伏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近18%的基础上,2014年迎来触底反弹,1~11月出口额同比增长近16%,达到131亿美元。其中,日本市场同比增长67%,达到45亿美元,占到出口总额的33%;美国市场同比增长35%,达到21亿美元,占到出口总额的16%;欧洲市场萎缩30%,不足25亿美元,份额降至18.75%。
孙广斌表示,相对于曾经单一依赖欧洲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出口局势仍不稳定,存在较大风险。除了美国的二次“双反”之外,印度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正在进行中,澳大利亚在去年5月份发起反倾销调查,加拿大也于去年12月发起“双反”调查。
对于占据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半壁江山的高速增长的日本和美国市场,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告诉记者,日本光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美国光伏“双反”措施实施前抢出效应的拉动是推动光伏市场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美国于2014年年底发布了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终裁税率,合并税率达到76.5%~203.76%,如今美国贸易委员会已经做出肯定性终裁,如果不能达成和解,我国光伏企业将丧失美国市场。日本市场虽然大规模爆发,但由于补贴额度偏高和光伏电力消纳问题,随时会因为政府财力有限而削减补贴,事实上,现在已经传出日本电网公司不再接受并网申请的消息。
对于虽然不断萎缩但仍占据两成份额的欧洲市场,王世江表示,欧洲市场对我国有限价限量的措施,不仅使我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且“双反”发起方仍在鼓动欧盟外贸部门对我国企业实施更加严厉的贸易制裁。
此外,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一部分为转口日本、马来西亚等地,据消息称欧洲意欲加紧对此类规避措施的调查,如若成行,我国对欧出口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再加上其他新兴市场受到融资、政治与政策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快速崛起。不容乐观的出口形势将给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提高“走出去”竞争力
目前光伏出口企业数量多达421家,从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数量应该控制在50家以内为宜。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首先就要保持在技术、设备和管理上的先进性。”孙广斌表示,“在东南亚等地区制造成本已经低于我国的当下,再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企业撑不了几年。”
全球化布局已成为我国光伏企业规避“双反”的重要手段。英利在泰国建厂,阿特斯布局加拿大,尚德在美国,晶科在南非,中电光伏在土耳其,卡姆丹克在马来西亚……谈起国内企业外海布局的成功案例,王世江如数家珍。“由于形势所迫,我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他认为。
但不论是海外建工厂,还是建电站,由于政治、安全、税收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存在极大的难度和风险。孙广斌建议,不妨优先考虑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13个受双边政府保护和支持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降低风险,获取更多支持。
但是以上都只是企业在自谋出路,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近期内会有哪些具体措施出台?“要提高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就迫切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孙广斌表示,“目前光伏出口企业数量多达421家,而从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数量应该控制在50家以内为宜。”
他还透露,针对美国二次“双反”,我方正在积极争取以价格承诺等方式达成和解,“不超过50家甚至30家出口企业”的理念很有可能体现在与美方的谈判结果中。
“试想,如果这么大的出口市场由30到50家企业分享,这些企业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他表示,“至于如何从中筛选好的产品和企业,会严格参照是否符合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当然不是说中小企业就没有出路,他补充道,为大企业代工也可以活得很好。
对于中美能否就光伏“双反”达成价格承诺等形势的和解,孙广斌认为前景乐观。“有观点认为,我们和欧盟达成价格承诺吃亏了,损失了一部分欧洲市场。但是要知道,我们由此规避了47%的高额‘双反’税率,做出一些让步总好过颗粒无收。”孙广斌强调,“美国光伏市场潜力巨大,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因此我们也绝对不能放弃。”
尽管困难重重,孙广斌依然认为,2015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仍将稳步增长,且出口额不会低于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