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
你现在心里是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很迷茫?好像经济发展不好了,股市跌了,楼市也跌了,找工作困难了,这是为什么呢?别人告诉你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你觉得可能是吧或者应该是吧。然而,半年下来美国的危机没结束,你却发现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房价慢慢涨起来了。股市从2008年的年底开始连续涨了几个月,可是你是不是越涨越发慌呢?为什么发慌?因为到了2009年8月份,股市、房市和车市好像又欲振乏力了。你发现经济好像并没有真的好转,危机好像过去了,可是往日的繁荣也离你远去了。这个萧条经济究竟怎么了?
二、六大药方能否见效
我们的经济体系确实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因就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不过我最担心的是生病之后必然会发烧,而这个发烧却被我们解读成"回暖"。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如果你的小孩发烧,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你一定会找医生详细检查,找出病因,你绝不会说小孩的体温"回暖"了。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经济体系生病了,我们不查病因,反而说是"回暖"。政策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根据表面现象做决策,这才是过去这么多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恶性循环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没有找对病因的情况下,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匆忙地开出了六大药方救市,包括4万亿救市工程、农业改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家电下乡、医疗改革,最后一个是银行信贷。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这六大药方的效果如何。
1.农业改革。所谓的农业改革就是农民释放出农地的经营权取得资本,然后可以进城打工,也可以留在农村给那些收购农地的农业公司打工。这个政策的本质是好的,但是目前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世界四大粮商开始利用农业改革的良机收购具有"农产品收购许可证"的中国农业公司,然后从背后给它们钱,让它们大面积收购中国的农地。这个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的农业安全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我呼吁政府注意这个危机。这项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医疗改革。一直到2009年8月份,实施细则都没有出台,这个改革没有推行的可能。
3. 4万亿救市。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举例来说,4万亿都投资于中西部的基础建设,比如高速公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建完之后基本没有车跑,这就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钢材、水泥等等,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需求拉动现在产能过剩的钢铁以及水泥等行业(举例来说,目前钢铁行业的供应量是6亿多吨,而需求只有4亿吨,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那么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呢?不但高速公路本身是产能过剩,而且由于不再需要钢材,钢铁行业也恢复了产能过剩。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未来就有两个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这种基础建设就是所谓的"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建完之后将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的经济。
4.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个政策的本质意义和4万亿方案相同,都是通过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比如造船行业就是产能过剩,振兴造船行业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过钢材的需求上升拉动今天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只要建设完成,造船和钢铁行业都会变成产能过剩的行业,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也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经济。
5.汽车家电下乡。这个政策的本质意义就是通过下乡解决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危机,问题是这种压榨农村购买力的短期行为无法长期解决这两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危机。问题还是一样的,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也是"一锤子买卖",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经济。
6.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六大政策当中速度最快、最有效果的。为什么?因为它是货币政策。前面谈的4万亿救市工程、农业改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汽车家电下乡和医疗改革都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推行,要有效果,是非常慢的。比如说4万亿救市工程,要推行就必须先筹款,有多少资金能够投入还是未知数。财政政策就是慢,没有办法。问题在于2009年上半年的7.37万亿银行信贷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基础建设,这也是通过明天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而剩下的30%~40%的信贷主要用于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这笔银行信贷对中国的股市和楼市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三、是什么催生了泡沫消费
从2001年开始,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逐步放弃了制造业。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劳动成本一上升,在以金融炒家为首的基金股东的压力之下,美国的制造企业就开始纷纷把工厂搬到中国。
所以美国制造业开始不断地衰退、不断地淘汰,而中国的制造业却如火如荼,越来越火暴。越来越多的美国淘汰制造业搬到中国来,只要美国制造业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它的下场就是关门,搬到中国去。而从2001年到2008年,我们中国的劳动成本从700元增长到1 000元。这么多年,每年的增长率低得可怜,不到5%。这一切就是因为国际分工。国际金融炒家给我们中国人一个美丽的名词叫做"制造业大国",就像它们给格林斯潘一个美丽的名词"金融教父"一样。我们一听,还得意得不得了。我们是制造业大国?请各位读者想一想,怎么可能呢?我们太单纯了。
为什么全世界的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说中国是后起之秀,是崛起的大国,是制造业大国?就像它们当初吹捧格林斯潘一样。于是更多的工厂在中国落户了,而劳动成本却根本不可能上升。为什么?因为这个指标太重要了,这是格林斯潘看重的指标。所以这么多年来,美国的劳动成本几乎没有任何上升。
四、股市回暖的背后
有三笔资金进入股市--制造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避险资金。但我要提醒股民朋友注意2009年股市的风险。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对于政策非常敏感,所以股市风险比2006年的泡沫时期要大。举例来说,银监会曾经表示要查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结果4月24日前后几天股价大跌,后来不查了,股市又上涨了。7月29日传闻央行可能要紧缩信贷,如我所料,天量资金出逃,上证指数由3 500点暴跌到3 200多点,跌了5%。到了8月份,央行紧缩信贷的传闻持续打击股市,8月下旬股指跌到了3 000点以下。
此外,中国股市被庄家操纵的情况似乎从未改善过。2009年5月份大盘只有2 500多点,好像不高,但是小盘股却是群魔乱舞,涨疯了,有的涨了好几倍,小盘股疯涨是因为盘子小,好操纵。此外,并不是所有个股都涨,而是板块轮涨,这个星期这个板块涨,下个星期那个板块涨,再下个星期又是另外一个板块涨,甚至有些板块根本不该涨也涨,这就是明显的庄家操纵。这对中小股民来说是很郁闷的事,万一选错板块怎么办?
五、地王是怎样炼成的:巨额信贷助力国进民退
除此之外,大量国有企业拿到了很多信贷资金,可是在两大困境没有解决的情况之下,它们不太敢投资实业,因此很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楼市以高价收购土地,导致2009年年中各地的地王纷纷出现。也就是说,地王破纪录地出现,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多大的起色,而是国有企业利用信贷资金买地推动的。
2009年1~5月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是2008年同期成交量的1.4倍,超过了最火暴的2007年。我们通常认为2007年是房地产的泡沫年,实际上2009年1~5月份的数字已经超过了2007年。2009年上半年的十大地王中,除深圳心海的背景不清楚外,其他9个地王都是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在北京地王的竞争中,SOHO潘石屹每次举牌都会立刻遭到多家国资房企的"围剿",根据媒体的报道,在价格飙升至35亿元之后,这种围剿情形更加明显。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潘石屹的团队每一次举牌都要经过反复考虑,而这些国企似乎根本不需要考虑就马上举牌,让人感到很难理解。
六、美国政府的一箭双雕
从2008年底到2009年第一季度,黄金和美元的价格走势竟然变成一样的了,这种情况以前很少发生。同样是在这个月份,美国道琼斯指数大跌,跌到8 000点左右。我可以告诉各位读者,道琼斯指数不能跌穿8 000点,如果它跌穿8 000点,那就是第三次金融海啸。美国的保险公司大部分资金都放在股市里面,只要道琼斯指数跌穿8 000点,它们就将资不抵债,必须全部清算。你想象一下,美国的保险公司全都被清算是什么后果?那就是第三次金融海啸。
那么到底为什么黄金涨得这么快,而且涨势一发不可收拾?我的分析结果是这样的,美国布什政府第一次提列的救市资金是7 000亿美元,后来发现不够,奥巴马总统又提列了7 870亿美元,后续还会提列8.5万亿美元,甚至高达23.7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面临持续恶化,而且恶化速度极快。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拉高美元的汇率?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像我们央行一样以人民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那么简单。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理解美国政府在这个阶段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才能理解美元的变动方向。美国的政治目的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借钱。美国要借钱,美元就必须保持强势才能借得多。如果美国要还钱呢?那美元最好贬值,才能还得少。美国政府现在面临着极大的借钱压力,所以要刻意地通过各种方法拉抬美元,让美元保持强势,以方便美国政府借钱。
但是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惶恐不安、想要避险,怎么办?买黄金。所以此时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黄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美国政府号召它的马前卒打压黄金,它们也打压不了,因为购买黄金的资金量太大了。举例而言,2008年12月底就有8 600张合约要交割。由于大家对美国经济失去信心,大量资金跑到黄金市场去避险,如果美国政府继续打压黄金的话,肯定无法扭转局面,因为黄金需求太大了,结果肯定导致美国政府过去二十几年一直操控的黄金市场失去控制。当然,连我都能看懂的问题,美国政府人才济济,他们不可能看不懂,我不相信美国政府会对黄金市场失去控制。
所以我认为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美国政府是有计划地指令国际金融炒家"配合市场的趋势"从期货市场买黄金,使金价在短期之内大幅度地抬高,进一步造成黄金投资者的恐慌,于是更多投资者会进入黄金市场抢购黄金。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这对美国政府有什么好处呢?
七、通胀预期下老百姓的投资策略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呢?由于美国政府的操纵,绝大部分时间黄金的价格变动与美元相反,因此要预测黄金价格的走势,就必须先知道美元的走势,而要知道美元的走势,就必须了解美国政府的政治目的。可是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美国政府的政治目的,因此任何美元或者黄金分析师通过分析经济现象来预测走势的企图基本上都会失败,除非知道美国的政治目的。
除了黄金和美元之间的走势相反以外,欧元(甚至澳元、新西兰币、加币等)和美元的走势也是相反的。由于我们无法猜测黄金和美元的走势,所以投资者可以考虑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对冲投资,比如100元黄金和100元美元对冲。或者考虑货币间的对冲,比如买100元的美元,再买100元的欧元(或者澳元、新西兰币、加币等)。不过我认为美元和黄金的对冲策略优于货币间的对冲,因为黄金和美元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走势突然相同,所以黄金和美元的对冲策略可以赚大钱,而货币之间的对冲就没有出现这个走势。
但是我要警告各位读者,单独的黄金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种。民国初期,1两黄金可以买2亩良田,5两黄金可以买北京的一个四合院。现在1公斤黄金约合23万元人民币,大概只能买到北京或者上海城区的一间厕所。
而且,世界经济迟早会走出低谷,未来还会是纸币的天下,黄金的价值将大规模缩水。我担心当人们的信心慢慢恢复后,做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抛弃黄金。此外,从连续20年的数据看,金价的增长速度很慢,仅比通货膨胀率稍微高一点,完全跑不过债券中风险等级很低的美国国债,更跑不过任何大宗商品。因此长期投资黄金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投资就是做我前面所讲的对冲,不能忽悠老百姓去抢购黄金。
八、奢侈品逆市上涨背后的制造业困境
从2008年11月开始,金融危机冲击到实体经济,全球市场需求大跌,从而导致我国11月份出口增长率由正转成-2.2%,12月份是-2.8%。从2009年开始,出口都是以20%左右的速度下跌。其实对于出口下跌本身我并不紧张,因为全世界的需求都因为经济危机而锐减,我们的出口下降是必然的。可是让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进口暴跌。2009年1月份,我们的进口暴跌43%,其中原油之外的原材料进口下跌50%,进口工业设备下跌40%。
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有很多人在说,我们1月份进口下跌43%,出口下跌17%,因此我们的贸易顺差就增长了102%。这是胡说八道,怎么能这么看问题呢?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请你想想,进口暴跌是什么意思?我们很多制造业企业就是简单地进口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进行粗加工。如果进口原材料跌了一半,进口机器设备也跌了40%,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由于两大困境(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这些制造业的企业家根本就不想干了。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干,赚钱赚得这么辛苦,这个时候可能想到自己的太太辛苦这么多年,觉得对不起她。于是去广州友谊(000987,股吧)商店买个几十万元的名表,表表心意,谢谢老婆,所以造成广东的奢侈品销售狂涨。这种销售狂涨的背后是什么呢?这就是我非常担心的问题,我们制造业的资金已经从实体经济流出来,进入虚拟经济。
其实这些资金如果进入股市或者楼市还好,还有循环的可能。比如说你买股票,今天投资100块,明天涨到200块,卖掉之后赚的钱将来还可以投资生产行业。买楼也一样,今天我花1亿元买了10栋楼,等涨到2亿元卖掉,收回的资金可以再投资。可是你买奢侈品是什么结果?你现在花100万元买了钻石,将来还能卖出去吗?你买奢侈品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再把它卖掉,因为这种高端商品基本上没有二级市场。所以这些资金就永远被套住,再也不可能流回实体经济。不像股票和楼房有很好的二级市场,赚到一笔钱,将来总有机会投入实体经济。当然企业家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奢侈品,但是奢侈品销售的逆市增长已经是一叶知秋。
九、产业升级是个伪命题
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回暖吗?在这种回暖现象的背后,本质的问题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在这些以外贸出口为主的省份,每一位企业家内心都是非常煎熬的,他们做了一辈子的产业为什么要放弃?因为现在处境困难吗?难道不能咬牙挺过去?他们不愿意咬牙挺着。在我们苛责这些企业家之前,我们应该分析一下他们的感受,他们做这个决策难道不痛苦吗?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他们不把工厂卖掉,你说他们能做什么?以广东省为例,大多数企业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做杯子、做泰迪熊的,这些行业目前利润率都非常低,如果不是负的话,也接近于零。你说他们能做什么呢?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这些企业的压力非常大,面临的问题非常多。目前我们政府的对策是希望将这些企业升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来中国也提出类似的呼吁,说中国这种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的未来就是产业升级。所以,对于这些简单地进口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进行粗加工后出口的厂商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产业升级,将资本投入高生产力的高科技和资本密集行业。
因此,我们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呼吁中国的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那么我请问,你把唯一的选择摆在我们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企业家面前,你知道他会做什么吗?他情愿去买奢侈品,也不愿意投资高科技。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这些劳动力密集产业的未来是做高科技吗,是做资本密集产业吗?表面上看起来,芯片的毛利率是40%,远远高于芭比娃娃、泰迪熊等玩具。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泰迪熊的毛利率为什么低?难道就因为它是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吗?如果你这么看的话,思想就太简单了。
十、只有"第四驾马车"才能拯救中国经济
经济萧条可怕吗?可怕。有没有办法应付?当然有。我们需要"第四驾马车"来拉动经济,这"第四驾马车"不是产业升级,而是由产业链高效整合所带来的利润。我的观点很清楚,只有企业的利润才是内需的唯一长期来源。当企业赚取利润之后,可以进行转投资,在沿海地区,转投资可以创造5~10倍的效益,然后赚更多的钱,聘用更多的工人,给工人更高的薪水,这样消费才能增加,然后再转投资,再创造更高的效益,再赚更多的钱……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我的产业链整合理念已经在广东省推广了。2009年6月8日,我在东莞演讲时亲眼目睹了几千位企业家对于产业链高效整合的热情。东莞的产业链整合非常符合我所推广的理念,他们建立一套信息系统,由某一个产品(非常细化的产品,而不是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某一个地区输入"6+1"环节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标准化、规格化的。其他配套厂商付费使用这个系统。这对于某一个产品而言,有什么好处呢?过去进货必须打电话,发传真,定时间,然后到了送货的时间还要派人等着卸货,这样一个流程可能就需要好几天。而现在这些工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在网上完成进货的所有流程,整个进货的时间就可以大幅压缩,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利润就是拉动中国经济,从而摆脱滞胀的"第四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