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同煤集团董事长:做好了长期过紧日子准备

同煤集团董事长:做好了长期过紧日子准备

2014-12-22 13:12:00 新华网   作者: 杨国华  

“同煤从各个方面入手,做好了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市场低迷、需求萎缩、行业进入“寒冬期”,曾经风光无限的煤炭行业,消沉得让煤企的领导们惶惶不安。同样,对于带着巨大压力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下称“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来说,如何使同煤集团这个大型煤炭企业继续保持发展前进的惯性,而夜不能寐。

毫不夸张地说,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任何一家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其煎熬的一年。在经历了十年的甜蜜期后,煤炭企业已经在痛苦中守望两年,却仍不见恢复的迹象。

在煤炭产业链研究专家、煤炭研究网首席分析师马俊华看来,2 014年是煤炭企业的“生存年”,企业目前只能先谈生存,再说发展。

不过,有业内人士将2014年定为煤炭企业主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元年”。

但事实上,由于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没有主动去转,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持续低迷,逐渐倒闭或被整合。

然而,有些煤企早已开始主动转型。在这个严寒至极的行业“寒冬”,那些先行一步的企业或许可以抱着些许温暖“入睡”。

“生存年”:“帽子”和“票子”挂钩

2014年即将过去了,但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还在“寒冬”中煎熬着。那么,这种煎熬到了那种程度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简短几句话或许能看出端倪。

在今年11月14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姜智敏透露说,2013年最鼎盛时期,全国的煤炭交易中心有40几个,但到了今年11份,只剩下20几个。

也就是说,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一半的煤炭交易中心消失了。

交易中心大批量消失,而煤企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

煤炭市场萧条下的东北三省,原本无限风光的煤炭企业,如今大都已处在亏损的泥潭里。

据媒体报道称:“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45.78亿元;与龙煤集团邻近的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分别亏损超7亿元。”

而煤炭大省山西省,也出现不少大型煤炭企业亏损现象。作为山西省最大的煤炭企业之一,同煤集团要比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更早感受到市场危机带来的冲击。

“同煤是个老企业,企业办社会,负担重,人员多,煤炭下行的压力感受更深。这就要求我们在确保企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煤炭产业升级版。”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对于倍感压力的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来说,如何取暖过冬成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需求如此疲弱,进口煤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力度加大,这些都极大地威胁到了国内煤炭企业的生存。”煤炭研究网首席分析师马俊华告诉新华能源。

市场需求不见好转,企业首先做的只能是节流。“从井下每一颗螺丝、每一根锚杆的节约,到电力系统精确到克的煤耗指标控制,再到各单位非生产性支出的严格把控……”张有喜告诉新华能源,同煤集团只能从各个方面入手,做好了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让决策变得更加困难,而这也预示着巨大的挑战。”在张有喜看来,危机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和智慧,而同煤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验中如何交出自己出色答卷,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决策团队的意志。

据新华能源了解,每月6日,同煤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会主持召开经营分析例会,一笔一笔算成本,一项一项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将成本压缩指标与负责人的“帽子”和“票子”挂钩。今年采购计划将再降10%,生产成本再降10元,各项费用再压缩10%,各单位减亏增盈10%。

对于同煤集团来说,曾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掩盖了机制体制的缺陷。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退潮,改革势在必行。

就是因为从上至下一点一滴的去“扣”,2014年上半年,同煤集团通过内控成本,精细管理共节约各类资金30.8亿元。

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契机的阵痛

早在7月12日,中国煤炭行业协会发布《关于2014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由于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全国已有9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整个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

“ 在煤炭市场低迷的现状下,只有主动转型与升级,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据了解,有业内人士将2014年定为煤炭企业主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元年”。但事实上,由于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没有主动去转,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持续低迷,逐渐倒闭或被整合。

对此,资深煤炭专家、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研究员李朝林并不认同。“今年是煤炭行业确实是被迫转型,但不存在元年的事,煤炭企业一直在提转型,搞转型,但是,由于近两年煤炭企业效益差,没有资金投入其他行业进行转型。”李朝林说告诉新华能源,“据我了解,并不是所有煤炭企业都是这样,也有做得比较好的,例如神华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和同煤集团公司。”

李朝林分析说,神华在煤炭、物流、电力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淮南、同煤集团在煤炭、电力方面等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企业避免了完全依赖煤炭发展所造成的生产经营的巨大动荡,经济效益整体上比较好。

据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0,442百万元,同比下降4.6%;实现利润总额46,992百万元,同比下降9.8%。

虽然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财报”并不好看,而且同比都在下降,但各大“券商”依然看好该公司,原因是近几年来,该公司一直在走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并且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目前神华集团已形成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

而秉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与“科技创造绿色能源”的理念,神华集团努力建设了煤炭清洁生产、清洁转化、清洁利用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形成了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和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而同煤集团向新华能源提供的数据显示,同煤集团上半年煤炭产量为7822.5万吨、同比增长9.49%,完成年度计划的53.95%;煤炭销量完成1.0416亿吨,同比增加1732万吨。

此外,该公司上半年发电量157.6亿度,同比增长12.75%;营业收入1075.55亿元,同比增长7.24%;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同比增长19.33%,完成年度计划的50.43%。

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使同煤成为集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煤机制造、建筑建材房地产、物流贸易、文化旅游八大产业并举的综合能源大集团。”同煤副董事长,总经理郭金刚告诉新华能源,与同类企业相比,同煤赢在转型看得准、走的稳,赢在提质增效抓得早、做得好。

“不断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提升煤炭附加值和煤炭就地转化率。利用大同优质动力煤的优势,同煤把电力定位为第二大主业,建设深度融合的煤电一体化。”郭金刚表示,到“十二五”末,同煤发电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将就地消化原煤可以达到7000万吨到1亿吨。形成煤炭、电力两大产业双轮驱动、互动互补、共同支撑的煤电一体化的新格局。

据同煤集团向新华能源提供的数据显示,同煤集团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的年产60万吨甲醇(2074, 10.00, 0.48%)项目,是同煤乃至山西省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的重点工程。另外,全国产能最大的10万吨活性炭项目也于今年9月份试生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和60万吨烯烃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根据同煤集团规划,到“十三五”中期,煤化工板块将形成规模,成为与煤、电并重的第三主业。

事实上,对于同煤集团来说,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转型,与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样,是来自市场的倒逼,更多的是主动拓展产业链。

所有正在经历行业危机的煤炭企业来说,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今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将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上升到国家层面。《行动计划》花了大量篇幅提到了煤炭行业的总量控制与发展问题,要求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实际上,2014年,在这个煤炭产业结束“黄金十年”第二个年头里,从各方的数据显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煤炭行业在短期内有复苏的可能。

而煤炭产业链研究专家、煤炭研究网首席分析师马俊华则认为,2015年,煤炭行业仍然延续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政策层面仍然需要严格执行限产政策,并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和环保机制来倒逼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结构的调整,来倒逼煤炭企业转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住邢雷表示。

而有专家则表示,煤炭企业想要走出目前困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但怎么转、向哪转,则需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慎重选择。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同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