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气候大会日程已过半,与往届“剑拔弩张”不同,本届大会气氛总体较缓和,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仍有争议,但各方代表都对会议取得成果持乐观态度。本次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主导气候谈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为2015年在巴黎大会上达成新的协议打下重要基础。
备战巴黎大会
本届利马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各方就巴黎大会上要达成的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的要素交换意见、增进理解和缩小分歧。
发展中国家主张新协议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并认为这些要素具同等重要性。发达国家则主要突出减缓,不愿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承诺。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技术等支持,但一涉及这些问题,发达国家总不愿采取实际行动。
如何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何让新协议中规定的主要要素形成机制等,都急需各国达成一致,让气候谈判更进一步。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说:“我们对第一周会议进展持积极评价,但是涉及核心问题仍需在部长级会议进一步磋商。围绕明年巴黎大会最终取得怎样成果,特别是各方期待的2015年新协议能否如期达成,才是利马会议的重头戏。”
欧盟谈判代表埃利娜·巴德马说:“很明显,下周我们将会加倍工作,争取在利马会议上取得积极成果。我们必须抛弃一些曾经的‘舒适’,做出一些‘牺牲’,去寻求与其他各方的共同点,推动谈判取得进展。”
督促落实承诺
利马会议除了为巴黎会议做准备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落实此前协议规定的措施,大会对各国落实2020年前行动分别进行了评估。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说,当前发达国家在提高减排力度方面迟迟不做出承诺,甚至不同意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成立接触小组进行督促,双方已形成僵局。此外,资金问题同样任重道远。“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在已有的政治承诺基础上继续努力,我们欢迎他们已经做出的努力,同时认为目前的资金量与《哥本哈根协议》所确定的承诺相比差距还很大”。
比如行动方案方面的承诺,利马大会前,美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但这一目标是否足够还需核算;日本迄今为止没有具体承诺;欧盟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40%,但事实上欧洲减排的潜力还很大。
到2015年5月前各方提出自主行动目标,是达成巴黎协议的重要条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5日在大会期间发布的首份全球《适应差距报告》指出,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世界各国在资金、技术和知识领域都存在巨大差距,即使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幅能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水平,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可能是以往估算的2到3倍。这显然又给各国的自主贡献目标提出更高要求。
苏伟说:“敦促发达国家尽快采取实际步骤、尽快落实第二承诺期承诺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方面要求发达国家尽快批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修正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真正落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能力建设支持的相关承诺。”
下周的部长级会议可以对谈判进程提供更多政治方面的指导,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望在更高层次得到解决。
主导力量显现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始终存在,而在这两大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国家正努力争取更多谈判主导权,尤其是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会前开始,中国就与77国集团等密切沟通。而由中国和巴西、南非、印度组成的“基础四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致力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推动南南合作机制。虽然它们不是发达国家,却主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赢得了尊重。
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蒂亚乌说,中国等发展中大国不但自己制定了减排目标,同时也愿意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弥足珍贵的力量。
此外,利马大会前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对谈判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各方代表、主要媒体和与会专家学者都对中美联合声明的意义予以肯定。苏伟说:“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相信声明会直接对利马会议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推动巴黎新协议的谈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