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特殊实验——让甲醇变成抢手货。
让位吧,传统柴油。未来,一种新型调和柴油可能会成为主流。
10月下旬,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世界首套30万吨/年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装置将于明年10月投产。
聚甲氧基二甲醚是一种新型柴油调和组分,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和含氧量,若添加10%-20%聚甲氧基二甲醚到常规柴油中,能够提高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效率,平均能够减少40?70%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能够使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降低12-20%,这将对中国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王金福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采用煤制甲醇方法,1吨甲醇最多只需2吨优质煤,1吨聚甲氧基二甲醚只需甲醇1.4吨左右,远小于煤制油的煤炭消耗量。
此举还可解决中国甲醇产能过剩难题。亚化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运行中的产能10万吨/年以上的甲醇企业共148家,甲醇总产能达到5064万吨/年,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不足6成。
“这是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未来方向。”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冒险
距离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城东北8公里,武胜桥镇化工园东南角,由清华大学和山东玉皇合作研制的年产万吨规模的聚甲氧基二甲醚工业装置就座落在这里。
10月24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该装置正处于停产检修状态。王金福说:"毕竟是个实验装置。因为使用的催化剂是酸性,所以有些设备需要改成不锈钢。"
3年前,王金福教授将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课题安排给他的博士生。此前,他已成功实现了甲醇制二甲醚的工业化。
聚甲氧基二甲醚最早在学术界被关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此后几乎无人问津。进入本世纪后,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开始关注通过甲醇来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王金福的研究相对较晚。
2012年8月的一天,山东玉皇副总裁陈双喜来到清华大学与王金福进行业务交流。当得知后者正在做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科研项目,他认定这是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
在得到王金书的肯定和充分放权后,陈双喜迅速和清华大学确立了合作关系。彼时,该项技术尚未进入中试阶段,但山东玉皇毅然决定就在总部研发中心附近空地上开始安装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
对于这样的安排,王金书说:"民营企业敢于冒险,机会也是拼出来的。"据悉,山东玉皇曾建立过国内最大的20万吨/年碳五深加工装置,并成为国内首家建立8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和8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的民营企业。
2014年1月,该项目开始试产。7月25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鉴定。紧接着,山东玉皇就开始商业化工业装置安装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产能将达到90万吨/年。
难题
据了解,山东玉皇的项目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但眼下,王金书似乎遇到了大麻烦。由于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密度比柴油的密度要大0.2千克/立方分米,添加剂量过多,调和柴油的密度就不能达标。
关键是,加油站并不欢迎密度大的燃料。原因也很简单,加油站从炼油厂进货是按吨计价支付,最终却是以升计价销售给消费者。业内人士介绍,销售密度小于1千克/立方分米的柴油对加油站有利,销售密度大于1千克/立方分米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调和柴油则不利于加油站。
微妙之处还在于,若以2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添加比率计算,2013年,国内柴油消费量约1.6亿吨,则需要添加3000多万吨的聚甲氧基二甲醚。相应,柴油消费量就减少3000多万吨,2400多亿元(按每升7元计算)的效益。“某种程度上说,‘两桶油’还是有抵触情绪。”王金福说。
尴尬的是,他必须要与“两桶油”合作。虽然聚甲氧基二甲醚还处于工业示范阶段,产量不大,仅菏泽市的地炼企业就能消化掉这些产品。但到2015年年底实现规模化生产后,销售渠道就变得至关重要。王金书多次努力与“两桶油”接触,但进展缓慢。
更大的问题在于融资难。据介绍,化工企业的设备担保率仅有25%,即1亿元的设备只能担保到2500万元。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投入需要100亿元左右,巨大的前期投资让王金书深感力不从心。
不过,谈到需求趋势,他似乎又忘记了所面对的难题。王金书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