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山西煤炭进入“后煤运”时代

2014-12-08 09:29:19 太原晚报

如果说,2008年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修复了煤炭生产领域的“硬伤”,去掉了肌体上的“疮疤”;那么,2014年,山西省的“煤炭管理革命”,则是在销售领域给煤炭行业清理出了适合奔跑的“快速路”。撤站清票之后,煤炭交易体系中会建立起怎样的市场秩序?当煤检站的栏杆被连根拔起的时候,曾被认为是煤检站设立最大动因的私挖滥采、黑煤猖獗等旧时景象会否死灰复燃?煤炭市场会否出现监管真空?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个新样本:没有煤检站的两年

12月5日,旧晋祠路上的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记者多方打听,终于在其大门南侧约500米的一条运煤专用通道里,找到了曾经行使煤票查验职能的“电厂用煤管理站”。这个站点曾经隶属于省煤运集团,是其25个“企业电厂用煤管理站”中的一个。管理站是三间平房,紧贴在封闭的运煤通道一侧,因设有地磅而形成了一个坡道。可以说,过去煤车要想进厂必须上坡停车过磅。而现在,这里已是人去楼空,平房大门紧锁,锁上已经积了很厚的一层煤灰。

“这个煤检站早就不用了,停用两年多了!”电厂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厂煤检站的停用并非是从本月开始,早在两年前,这里就先行一步停掉了煤检职能。煤检站停用两年多,电厂用煤秩序井然,也没有出现黑煤、黑车等“意外情况”。“我们电厂是大用户,从2008年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省内煤企也实现了集团化、大型化。现在电厂合作的煤企都是国有大矿,电煤都是从西山煤电、阳煤集团等企业直接采购。”电厂燃料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因为双方都是大型正规企业,签订的交易合同公开、透明、规范,采购的电煤各种税费都合规交纳,手续齐全。那些没有手续、偷漏税费的“黑煤”根本进不来。因此,当初为查验电煤相关票证的煤检站到后来基本没啥用处,就撤了。

一个新环境: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私挖滥采、黑煤黑车、偷逃税费……在过去若干年里,这些煤炭领域的混乱现象,曾经被业内人士视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代表,必欲除之而后快。由此,也直接催生了山西省遍布各地的上千个煤检站。但是,为何在电厂煤检站关停两年多之后,这些如“洪水猛兽”般的行业乱象并未掀起洪水滔天呢?原因在于山西省的煤炭生产及销售主体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验票、征费而存在的煤检站由此也失去了生存的必要土壤。

2008年,可以称为山西省煤炭生产领域的“革命元年”。这一年,山西省掀起了备受外界关注的煤炭资源整合大潮。这年年底,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完成后,全省矿井由2598处压减到1075处,办矿主体企业减少到了130多个。由此,延续山西省煤炭生产领域多年的小散煤矿众多、监督管理混乱、私挖滥采严重、大肆偷逃税费等“恶疾”得到了根本性扭转。煤炭市场的经营主体集中到了那些管理严格、制度完善、交易规范的大集团,山西省对整个煤炭行业的监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私挖滥采、偷逃税费等问题明显减少,煤检站已经面临着“去职能化”的局面。如果任由它继续存在下去,就只能使其演变为部分人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的工具;成为阻碍双方公平交易、阻碍市场自由流通的“绊脚石”。而近两年来煤检站的表现也的确不佳,在某种意义上,煤检站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产业发展、影响山西对外形象的“负能量”。撤站“变法”,已是必然之举。

一个新机制:建立监管信息平台

市场经济绝不是自由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之外,政府部门仍应合规、合度地行使职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在不适宜的“旧关卡”撤消之后,山西省如何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的现代监管秩序,适应目前的煤炭市场环境?省煤炭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武玉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煤炭运销机制就是市场信息化,现代市场交易,主要的核心就是政府简政放权,回归市场交易。在监管方式上,山西省改革方案提出了建立煤炭监管信息平台的思路。山西省将抓紧建立煤炭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政府依法监管提供依据。该平台由省煤炭厅牵头负责建设和管理,确保于2015年底前启动运行。

在此期间,省煤炭厅将全力做好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避免票据、站点取消之后出现监管漏洞和真空。在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方面,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在新的监管平台建立之前,除了充分发挥财政、地税等部门在生产源头进行税费征缴监察的职能之外,相关部门还应不定期对煤炭生产、运输等市场主体进行税费抽检、抽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发布违规企业名单,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处罚,以此堵住可能出现的偷逃税费等行为。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