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火电
  • 火电发电量连续4月同比下降 结构调整亟待推进

火电发电量连续4月同比下降 结构调整亟待推进

2014-12-02 14:08:22 中国电力报

近日,中电联发布了《2014年1~10月份电力运行简况》,数据显示,受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影响,火电发电量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其中10月份共有20个省份出现负增长。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867小时,同比下降235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1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同比下降。

负荷低、设备利用小时少、发电量下降,再加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越来越高的环保投入,使火电经营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区,好在自2011年以来动力煤价格持续走低,给火电企业带来了相对充裕的赢利区间,没有出现前些年的普遍亏损,但是火电面临的形势和趋势却难以让行业乐观。

10月中旬,本报记者在上海、浙江两地采访时发现,上海某火电基地8台机组共500万千瓦,只有1台30万千瓦带供热机组在运行,其他包括4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在内的机组全部停机。浙江嘉兴某电厂8台机组也有包括10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大机组的一半机组停运。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就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季,也有不少机组停机。主要原因是西南水电送华东电量猛增以及当地用电量增速下滑。

而就是这两家大型火电企业,在今年10月份被评为“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和“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都属于高效节能环保机组,在上网调度上享有优先权力,由此,当地其他小型火电机组发电量形势可见一斑。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产业发展一部火电处处长伍丁萍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出现的火电设备利用率和发电量低迷现象,后期表现仍会难言乐观,会有继续加剧的风险。

走下坡路已是必然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34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6.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火电发电量320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8%,已经连续4个月负增长。

分省来看,10月火电发电量增速超过10%的省份仅有云南(12.42%)和新疆(11.68%);全国共有20个省份火电发电量出现负增长,与上月相比增加2个,华东、华中分别仅有江西、浙江实现小幅增长,同比下降超过20%的省份有上海(-38.7%)、湖北(26.1%)、广西(-25.4%)、贵州(27.6%)和西藏(-33.8%)。

中电联认为,火电发电量快速下降的原因是电力消费需求放缓且非化石能源发电高速增长影响,特别是云南、湖南、吉林和四川等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低,主要是由于电力消费需求放缓的同时,省内发电装机富余且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大,导致火电停机备用、调峰时间较长。而截至10月底,在全国火电发电量连续4个月负增长的同时,全国水电发电量却连续4个月高速增长。

国内知名发电企业华能国际曾发布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累计完成发电量2230.4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66%。发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全国多条自西向东送电的特高压线路投产,挤占了东部沿海地区火电机组的发电空间,而该公司在东部地区火电机组占比较高,受影响程度较大;同时云南水电机组大量投产,并外送广东负荷中心,辽宁、福建大型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冲击了云南、广东、辽宁、福建等地区火电机组的发电量。

今年2月,中电联曾发布预测报告,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430~4480小时,其中煤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5100小时。11月初,中电联再次发布预测报告,将预期下调,预计全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3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800小时左右,同比回落幅度较大。

近三年来,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一直难言乐观:2012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965小时,同比降低340小时;2013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012小时,同比仅增加30小时;今年1~10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867小时,同比下降235小时。

“预计火电发电量下滑的趋势至少在明年不会有所缓解。”中电投火电部副主任赵风云对记者表示。

结构调整亟待推进

今年10月9日召开的“全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动员会议”指出,为推动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国家能源局将科学制定电力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年度火电建设规模,并指导地方优化火电项目布局,对火电利用小时数过低(4500小时以下)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其年度火电建设规模。

控制规模是为了优化布局,防止火电无序发展、盲目扩张,特别是东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东北电网水电、纯凝机组等可调峰电源稀缺,调峰困难已经成为电网运行最突出问题。

东北电网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电占总装机的70%,风电占总装机的20%,核电正在陆续投运。在冬季供热期,供热机组运行容量占火电运行总容量的70%,造成电网调峰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导致了东北电网调峰困难的三个严重后果:一是电网低谷电力平衡异常困难,调度压力巨大,增加了电网安全运行风险;二是电网消纳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的能力严重不足,弃风问题十分突出,不利于地区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升级;三是电网调峰与火电机组供热之间矛盾突出,影响到居民冬季供暖安全,存在引发民生问题的风险。

对此,中电联曾建议,针对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热电联产企业供热连年大面积亏损的实际困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热电联产企业亏损原因,出台支持热电联产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在政策出台前,对热价倒挂严重、亏损严重的供热电厂予以财政补贴。

除区域火电结构需要调整之外,在火电形式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机组结构调整亦将加快。最近发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就提出,合理确定燃煤发电机组调峰顺序和深度,积极推行轮停调峰,探索应用启停调峰方式,提高高效环保燃煤发电机组负荷率。

同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燃煤发电机组,可在一定期限内增加其发电利用小时数。对按要求应实施节能环保改造但未按期完成的,可适当降低其发电利用小时数。

可见,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火电机组是未来发展方向,在竞争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上将越来越具有优势,这也是未来火电机组结构调整的方向。通过区域电源结构调整和火电机组结构,火电尚有突破困局的机会。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