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小三峡”湘江大坝被指违规 投资60亿元威胁生态

“小三峡”湘江大坝被指违规 投资60亿元威胁生态

2014-12-02 13:56:12 财经杂志

湘江北上至长沙市望城区蔡家洲,江面上横卧着一座巨型大坝——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下称湘江大坝)。投资达60多亿元的湘江大坝,是湖南省的重大项目,涉及长株潭三市及其所辖的14个县(区),投资之巨、规模之大,有“小三峡”之称。湘江大坝2009年9月动工,计划于2014年10月蓄水,动议之初就充满争议的大坝,在交卷时刻又陷入困境。

2014年10月底,多家湖南本地媒体做了“大坝正式蓄水”的报道,长沙市政府网站也在第一时间转载了报道。然而,湖南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发出警示:大坝蓄水在即,而治污进度严重滞后,这会威胁湘江生态及水质。其实,自湘江大坝20多年前动议之初,大坝反对派的理由就是建坝会影响湘江水质及生态。据《财经》记者调查,这样的担心,涵盖湖南省政要、环保部门、公益组织及公众各个层面。

湖南省环保厅法宣处处长陈占军明确表示:治污未完成之前,大坝不得蓄水。迫于环保方面的要求,湘江大坝由“正式蓄水”变为了“试验性蓄水”。但一位环保系统人士称,“试蓄水”等同于“试生产”,湘江大坝在“试验性”蓄水之前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同样涉嫌违规。

湘江大坝原计划在11月20日通过水利部门蓄水前验收工作,现在验收不得不推后。已晚于计划时间的湘江大坝,蓄水一触即发。

真假蓄水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被誉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水系跨湖南八个地级市,其中城镇人口最集中的长株潭城市群,大多数自来水厂都直接从湘江取水。湘江大坝肩负环境提质工程、经济工程和民生工程,其旨在改善湘江风光带滨江环境、建设湘江水运大通道及保障城乡供水。然而,建坝后一个显而易见的副作用是:库区的水流速度将减缓,水体自净降解能力会下降,水环境容量相对降低,这些可能威胁到湘江水质。

为建大坝,经长沙市政府批准并出资,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湘江大坝公司),以承担大坝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任务。2014年10月26日,一位湘江大坝公司人士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称,湘江大坝2014年11月将全面蓄水。第二天,长沙党政机关报《长沙晚报》以“湘江大坝下月全面蓄水”为题做了报道,长沙市政府官网全文转载了这篇报道。此后,都市媒体《潇湘晨报》报道湘江大坝公司有关人士给出的时间表:大约20天-30天,蓄水可完成。其中,参与《潇湘晨报》报道的通讯员,正是湘江大坝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庆芳。

按规划,当前确为湘江大坝的蓄水时间。《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官方文件提及,湘江大坝预计在2014年10月正式蓄水。早在10月25日,湘江大坝实际上已经开始蓄水——截至10月27日上午11时,湘江大坝上游实时水位为26.5米,下游实时水位22米,上下游4米多的落差正是两天来“蓄水的成果”。此后水位仍有升高的势头。据《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数据,大坝的水位曾一度升高到了28.4米——渐近29.7米的目标水位。

但突如其来的质疑声,打断了蓄水势头。11月2日,绿色潇湘指出,湘江大坝在治污没完成的情况下就蓄水,可能威胁湘江水质。3日,湖南省环保厅法宣处处长陈占军在微博上回应称,未通过环保部门的环保验收手续之前,湘江大坝不得蓄水。之后,湘江大坝的水位没有再往上升。

通常大坝在正式蓄水前,需要通过交通、移民、环保、水利、人防等多个环节的验收。但是,在环保部门介入之前,11月1日湘江大坝公司库区部副部长饶志茹对本地媒体称,治污没完成,并不会影响湘江大坝的全面蓄水;环保部门介入后,11月8日,湘江大坝公司开始“辟谣”,湘江大坝由“全面蓄水”,改为“试验性”蓄水。然而,11月10日,湘江大坝公司有关人士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仍强调,公司的任务是建设大坝库区,环保任务是其他单位在做,“不了解环保方面的要求”。

湘江大坝公司避谈环保,出具的一份声明详述了“试验性”蓄水的缘由,称恰逢秋汛时机,公司为检验大坝和库区的涉水工程是否具备挡水条件,进行“试验性”蓄水。却不知在治污未完成之前,“试验性”蓄水同样涉嫌违规。

一位湖南环保厅有关人士分析,“试验性”蓄水等同于试生产,“环保部门没有批准‘试验性’蓄水,也是不行的”。

根据环保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绿色潇湘相关负责人就质疑:“试验性”蓄水很可能只是受到压力之后的说辞,没有主管部门的批准就进行“试验性”蓄水,依据何在?

治污滞后

湘江大坝投建三年之后,湖南才提出集中治理库区污染,同时给出治污时间表——在2014年大坝蓄水前完成治污工作。

2012年10月22日,湘江大坝治污动员大会在长沙召开。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及八市市长或分管副市长等出席会议,如此高规格的会议,湖南治污的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同时,湘江大坝库区管委会成立,时任湖南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任管委会主任,长株潭三市的常务副市长任副主任,湖南省发改委、环保厅、水利厅、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委员。管委会负责解决治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中长株潭三市政府为治污的责任主体。

根据2012年出台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下称《湘江治污方案》),治污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库区沿岸垃圾处理、库区餐厅污染治理、港口码头污染治理、库区水岸养殖和沿岸畜禽养殖、河道采沙整治七大方面,涉及治污项目数百个。由于治污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现新的治污点,所以这一数字不断在变化。

湘江的污染整治,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告别湘江污染,则是湖南几届政府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2009年全国发生7起重金属污染事件,湖南就占了5起。虽然近年来湘江的污染事故明显减少,但2013年5月广州“镉米风波”源头指向湖南等地,可见湘江未能甩掉“重金属”这顶沉重的帽子。

按照《湘江治污方案》,湘江大坝的治污工作应在2014年10月全部完成,但实际进展严重滞后。11月7日,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对外称,目前已完成599个治污项目中的466个。《株洲日报》在8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株洲市必须完成的湘江大坝株洲段治污工作,进度缓慢,考核指标仅完成六成。其中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率仅2%,9个水上交通安全整治项目和2个水产污染治理项目,仍未启动。

事实上,截至记者发稿,长株潭三市均未完成治污任务。以排污口改造为例,目前长株潭三市截污进度均滞后。据《财经》记者掌握的数据,长沙共排查出110个排污口,已先后启动101个具备开工条件的排污口改造工程,目前仅完成52个,预计到今年底完成率可达69%;株洲市共排查出21个污水直排口,截至2014年11月,排污口改造完成率为61%;湘潭市排污口截流工程和管网工程完成率为57%。

治污方案是,针对库区治污的不同特点,划分“责任田”,分别由省直属各部门牵头认领。据《财经》记者了解,治污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治污牵涉部门较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其次,财政对治污项目的资金配套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没有资金投入或投入较少的项目进度缓慢;其三,部分分管负责人职务有变动,导致工作出现脱节、断层现象。

湖南省曾对长株潭三市以督办的形式发文推进治污进度。2014年9月2日、3日,湖南省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督查组前往株洲调研,省交通厅副巡视员陈建强特别强调,湘江大坝即将蓄水,一旦湘江的水由动水变成静水,可能会影响水质,在大坝蓄水前,要确保湘江株洲段排污口达标,“不要自己排污再自己受污”。

最终,长株潭三市均没有在2014年10月这个省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内完成治污任务。

争议大坝

湘江大坝最早动议源自1989年。当时作为湘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湖南省及长沙市主要领导提出建坝。和任何一个涉及大江大河的重大工程一样,湘江大坝从20年前动议起,就饱受争议,甚至催生出一个专业新名词——“不可行性论证”,用来论证修建湘江大坝的不可行性。

反对方以环保方面的专家为首,他们最为担忧的是一旦在湘江上建坝,原来天然河道流速减缓,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降解能力下降,“到时湘江会变成一潭死水”,直接威胁湘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曾在湖南任七年省委书记的杨正午指出,像“湘江筑坝”这样的大项目一旦建成,原有很多排水系统因为水位抬高会排不出水,很多排水系统都要重建,“一个工程上马,百个工程报废的事再也不能干了”。据《南方周末》披露,杨正午提出,要从湘江大坝开始,对大型项目进行“不可行性论证”。

2003年,湘江长沙段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最低枯水位,最低时长沙站的水位比设计水位低1.2米。湘江枯水直接导致长沙市供水紧张,水质也受到严重影响。此次湘江枯水事件,为建坝提供了契机。次年2月,湖南省政府召开湘江大坝专题会,在湘江筑坝拦水正式进入议题。在湘江大坝的支持者看来,大坝不仅有保障供水和改善通航的作用,同时,兼有改善滨水景观、发电、发展水上旅游等综合效益。

而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原副主任程不吾最担心的是,大坝可能引发湘江水污染问题。他曾用“置之死地而后生”来形容他对湘江大坝的看法。程告诉《财经》记者,在湘江建坝,“是把河流改变为湖泊,是一种生态的改变,肯定会有一系列问题出现,且难以预测”。他与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容等在内的八名省政府参事联名,在2004年9月致信省政府,力陈建坝“对长沙环境将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要求有关部门“再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湘江大坝,建还是不建,一度僵持不下。

然而,“饮水危机”再次推动湘江建坝。2008年10月,湘江长沙段再次创下历史最低水位,部分水厂不得不依靠二次提水才能保证供水。与此同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各地政府纷纷申报投资项目。由此,湘江大坝在2009年内“三步跨”,完成了从科学改选坝址、重做前期工作,到实现正式开工。

聂芳容向《财经》记者阐述其多年来一直宣扬的“蓄洪补枯”构想——利用洪水,将其蓄于水利设施中,到枯水季节再释放以解干旱。否则,湘江大坝把水拦起来后虽可以抬高水位,但水量并没有增多。同时,水流的减慢会导致湘江稀释污染的能力减弱。

事实上,即使是大坝支持者,同样对湘江水质心存担忧。2003年,在湘江大坝建与不建僵持不下时,时任湘潭环保局局长黄常见在“长株潭经济论坛”上发表一篇论文指出,湘江水污染严重,加快水资源开发已经非常急迫,并提出筑坝拦水的可行性。文章引发激烈争论。而退休之后,黄常见仍以“市民”身份关注湘江水质。2013年6月,黄常见受湘潭环境保护协会之邀,一同前往湘江大坝湘潭段进行环境调研。由黄常见执笔的调研项目书写道:“湘江大坝建成后,对湘江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问题,这既是广大环保人士所关心,也是长株潭城市群广大人民群众所忧虑之事。”

湖南省政府确定湘江治污为“一号工程”,明确治污时间表及责任方,这也是湖南试图将湘江打造为“东方莱茵河”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湖南省环保厅强调,2013年至今,湘江水质总体为优。并给出数据,今年1月-9月,干流18个断面,全部达标;支流达标率为90.4%。目前湘江干流水质中汞、镉、铅、砷、铬的污染浓度分别比2010年下降33.3%、22.2%、42.9%、58.3%和28.6%。

聂芳容分析这些数据,称可以用来证明湘江的水质,但不能笼统地说湘江水质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虽然政府做了很多污水治理工作,近年来还是不断发生水污染事件。总的来说,政府治污的工作效率赶不上水质恶化的速度。

蓄水风波发生之后,湘江大坝公司和湖南省环保厅分别向湖南省政府作了汇报,等待省政府的指示。11月10日,湘江大坝公司董事长潘胜强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治污未完成,湘江大坝蓄水时间待定,“何时正式蓄水,要听省政府安排,目前没有时间表”。11月12日,《财经》记者分别向湖南省有关部门提出采访要求,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不过,湘江大坝公司一位人士称,蓄水已如箭在弦,“如果要等治污全部搞完,到时候市民可能就没水喝了”。

11月5日,在湘江大坝蓄水风波趋于平息之后,湖南省水运管理局向湘江大坝公司下发蓄水前验收的通知。这份《通知》提出,11月20日要对大坝进行蓄水前验收,通知列出验收内容共计19项。然而,11月20日,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大坝进行蓄水前验收。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有关人士称,没有按期进行验收是因为“想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会稍微延后一点点,但不会很久,马上会进行蓄水前验收”。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小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