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炭市场调控 控量还是控需?

2014-12-01 09:56:58 大众日报

煤炭市场下滑,产量控制的对策再次被提起。今年下半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全国下半年煤炭产量要下调10%以上,全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求,将继续强化限产政策。从源头上“卡住脖子”或许能立竿见影,不过对于正着力谋求构建更合理市场格局的中国煤炭产业而言,下游控制需求更为重要。

产量控制对于中国煤炭产业来说并非新鲜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煤炭产业遭遇了最困难的3年:煤价下跌、煤炭积压、承担大量社会功能的大型煤矿举债度日甚至面临破产,情况更甚如今。为此,当时的煤炭工业部制定了控制煤炭产量和煤炭库存量的“双控”措施,力图通过减少供应挽救岌岌可危的煤市。然而限产的板子却更多地打到了大企业身上,处于监控边缘甚至空白区域的小煤矿则难以受到相应的约束。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运营成本低廉,甚至受到地方政府的荫庇,即便是在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的时期,很多小煤矿仍旧能够维持生存并继续生产。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况仍难根除。目前,煤炭限产主要是通过国有煤炭企业带头减产,遏制超产完成。而立竿见影的控产量却可能让大企业安全、绿色、高效的产能被缩减,一些本该关停的小煤矿、甚至是私挖乱采的低效产能却得以幸存,这无疑有悖于打造健康煤炭产业的初衷。

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能源革命的发展思路,今后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相对于电、油,煤炭作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能源商品,本身体现了更多的商品属性。在“黄金十年”,伴随着资金的大量涌入,煤炭行业经历了疯狂扩张,享受到了市场红利。如今市场遇冷,煤企是继续选择坚守还是转行另谋出路,资本市场会做出选择。而历史也一再证明,资本选择的过程同样也是落后产能淘汰,优势企业扩大地盘、做大做强,行业实现优化重组的过程。

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煤炭行业处于煤炭需求进入增速放缓期、煤炭市场进入超前产能与高位库存消化期、行业发展进入环境制约的强化期以及现代煤化工进入产业化发展期的“四期并存”阶段,在这种复杂的发展状态相互交织的情况下,煤炭产能过剩是一种必然。

与其利用政策手段压减产量,不如通过合理调控引导需求。一方面,依托分量不断加重的环境制约因素给予优势煤炭产能以切实保护,让“良币”占领市场,培育煤炭高效利用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通过节能技改加快高耗能地区锅炉节能改造以及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等节能技改工程建设,抑制落后不合理的煤炭需求。当市场需求指向安全、绿色、高效的煤炭,落后产能也将随之淘汰,煤炭供需也许将更趋平衡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