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西藏四个新能源微电网项目介绍

2014-11-24 13:58:51 微电网微信
  那蓝汪汪的湖水,处下不争,雍容温润;那白雪皑皑的奇峰高原,与天争雄,触手微凉。被人称作“世界第三极”的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宇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280多万藏民,由于地理条件和生活方式,主干电网无法覆盖,很多地方的人们还生活在油灯时代。淳朴与自然的背后,也代表了远离现代文明。新能源微电网项目给他们带来了“光明”。

1、阿里狮泉河项目

2013年11月8日,国电龙源西藏阿里光伏电站二期5MW工程竣工,至此该电站10MW容量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全面进入正式生产运行阶段。

该项目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电站一期工程于2012年年底并网,目前设备运行稳定。为保证电站二期5MW早日并网,公司全体人员克服人员少、工期紧、气候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倒排工期,积极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保障投产,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该项目采用水光储联调微网设计,实现削峰填谷、光伏输出功率稳定、功率联调等互补功能,有效解决了光电储存、输送稳定等难题。光伏电站的并网发电,将进一步优化阿里的能源结构,在狮泉河镇形成水电、火电、光电互补的格局,极大地改善阿里地区特别是狮泉河镇及周围乡镇的能源状况,有力地推动阿里的产业发展,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质量。

西藏阿里地区10MWp光伏孤网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东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阿里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至今没有连接西藏主网,仍是孤立电网运行。电力供应主要来自于0.64万kW狮泉河水电站和华能援建的1万kW柴油发电机组。

本项目项目与现有的水电站及柴油发电站组成独立型混合发电微网系统,承担狮泉河镇的供电任务,有效缓解阿里地区用电紧缺的矛盾,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力支撑;同时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实现光水柴多能互补,推动我国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微网技术的发展,为偏远无电或弱电网地区提供经验的积累和项目的示范。

2、阿里措勤县项目

2014年11月11日下午4时,由国家电网公司对口援建的措勤县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投产,该工程集合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电池储能、柴油应急发电并网运行,智能调度。经历了漫长缺电困难的措勤人民从此可以全天24小时安全可靠用电。

措勤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西部、阿里地区东南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措勤距离拉萨910公里,距离阿里地区780公里。总面积22980平方千米。总人口14615万人(2012年上半年)。措勤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之一,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自然条件极其艰苦。措勤,藏语意为“大湖”,因距县驻地东部10多千米处的“扎日南木错”大咸水湖而得名。措勤解放前分属申扎宗、昂仁宗、崩巴宗和桥秋等八部落。解放后至1970年属改则县管辖。1971年7月22日建立措勤县。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派出的中央第六批援藏干部李阳山、刘青杨对口援助西藏阿里措勤县,他们了解到,全县只有一个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光伏电站供电,最大供电出力40千瓦左右,大多数用户无电可用。对此,他们制定了措勤县近期及长期电力建设规划方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年的努力,克服高寒缺氧、全年有效施工期仅有5个月等困难顺利建成。

措勤微电网工程总装机1400千瓦,并且建成三条电源进线、四条负荷出线的10千伏电网,初步形成了供电可靠检修灵活的县域电网,电网辐射县城四条街道和周边村镇4000多城镇、工商、牧民等用户。在目前远离大电网的西藏县域电网中,是最先进的智能微电网。

3、日喀则吉角村微网项目

夜幕降临,牧民巴桑群培趁着最后一抹夕照赶牛羊下山,灯火亮起的家百米在望。他又回头看了看坡地上三台高高矗立的风机。此时,螺旋桨正在劲风中急速旋转。这三台架设于吉角村南面广阔山坡上的风力发电机,连同风机脚下同期安装的30块太阳能电池板,成为吉角村昼夜不停的新电源。

2011年12月4日,国电科环集团所属北京华电天仁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电天仁”)风光互补微网项目在吉角村正式投产发电,22户村民从此告别了依靠酥油灯照明的日子,感受到了电灯带来的光明。吉角村也因此成为西藏首个使用电力“微网”的村庄。

让微网照亮雪域“微网,是主电网微型化的意思,是一种分布式的、‘量身订制’的电源系统。”吉角村微网项目设计方、华电天仁总经理黄振江说,主电网只解决中心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无法覆盖偏远地区,而为几十户居民拉几十甚至上百千米的电网要耗费几千万元的成本。

具有发电、输电及配电功能的微网,更像一个本地化的独立小电网,无需长距离输电。

“西藏这边的村庄,风、光资源都特别好,当地很适合这种风电互补的微网。晚上风大,风电就多供一些;白天阳光好,太阳能就多供一些电。”黄振江说。吉角村微网系统目前最大的发电能力为风电15千瓦、太阳能6千瓦,即使按照一半的发电能力估量,每小时也能为村庄供电10千瓦时。刚刚用上电的吉角村还没有做好准备,一个星期过去了,整个村子总共才用电15千瓦时。

据了解,西藏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实现用电人口覆盖95%的目标,华电天仁根据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的工作部署,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办的支持和协助下,经过对西藏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最终通过风、光、储互补型的微型电网解决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主干电网覆盖不到地区的用电问题。

本次吉角村项目是首批四个试点项目中的第一个,该村顺利投产发电标志着西藏微电网项目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果。其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资料和经验,对未来即将开展的其它施工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华电天仁也将不断总结经验、培养人才、发掘潜能、发挥优势。未来,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办联合中国国电集团还将在西藏其他三个偏远村庄试点微网项目,计划在未来几年让更多的西藏村庄通过微网用好安全、环保和持续稳定的电能。

4、那曲丁俄崩贡寺微电网项目

2013年11月19日,由国电科环集团所属华电天仁公司承担的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查当乡丁俄崩贡寺微网系统投产发电。

这是华电天仁继日喀则吉角村微网示范项目后,在微网领域实现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国电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西藏自治区建设的第二批微网系统项目。公司同时承建的其他多个微网项目也将于近日投入运行,分别位于昌都地区江达县生达乡、那曲地区班戈县普保镇和那曲县达前乡夏荣布寺。

此次五个微网项目地处更加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山势陡峭,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人力搬运工程所需的设备设施。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并成功实现了微网系统的远程操控,系统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华电天仁微网系统让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此次项目投运标志着公司微网系统业务日趋成熟,迈上了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西藏,新能源微电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