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微生物修复”紧盯土壤修复市场

2014-10-08 09:10:14 一财网   作者: 章轲   

一块被污染过的土地是否只能惨遭遗弃?或许不用那么悲观。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运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媒体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土壤污染修复“大餐”开席后,微生物修复技术日渐受到重视。在河南和江苏,受污染的地力下降稻田经过微生物修复,基本恢复了耕地功能。

“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9月27日,土壤修复专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团董事长王立平对本报记者说。

新兴环保技术“变废为宝”

河南省濮阳市有一块被当地人称作“老水淹地”的土地,那是中原油田开采过程中形成的2.9万亩油区石油污染地,多年来无法耕作。

几年前,河南省地矿局地质环境调查院承担了这块地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人员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主,利用植物的协同作用,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相配合,辅以物理和化学法。最终,这块土地石油污染物降解率达到85%,含盐量降低85%,治理后的土地基本恢复耕地功能。

江苏盐城市新洋农场之前也有一块受污染和地力下降的稻田。2008~2010年间,科研专家对这块地施用微生物菌剂进行修复,结果显示:在同样中等偏下的地力条件下,分蘖肥和穗肥每亩平均少施5公斤,每亩有效穗数达23.09万,比对照田增长了18.28%,每亩单产达到678.54公斤,比对照田增产15.47%。

在各类环境要素中,土壤是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大量水、气污染陆续转化为土壤污染,损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征,其对人类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今年4月17日,我国首次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其中,镉、汞、砷、铜等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十分严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介绍,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有5000万亩。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李发生研究员说。

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也表示:“我国土壤污染比其他国家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与土地污染伴随而生的问题是,如何治污。“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但一旦市场打开,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

修复后“镉污染区”稻米可上餐桌

不过,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原本受污染土地的作物也并不再那么危险。

今年3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结果也显示,通过微生物修复,可使镉污染产区稻米上餐桌。

王立平此前曾带领科研人员在河南兰考进行过试验,使用“三色原菌剂”的示范组平均亩产达到了507.5公斤,地块土壤细、松软、通透性好、层次分明,且长在土壤中的小麦根系比一般的多一半,须根长而粗。未使用“三色原菌剂”的地块平均亩产量只有355公斤,比示范组平均每亩收益少225.6元。

他说,这项科技成果已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湖北恩施、福建、江苏等20多个省、市、县进行了9年多示范推广,建立多个种植、养殖、水产等农业项目示范区,水稻、蔬菜、果业项目不仅可恢复土壤活力,还可增产15%~80%。

据专家组介绍,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研发的微生物产品“金无踪”,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离子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活性,消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经检测,在中轻度污染的稻田土壤里,稻米镉含量降低幅度达23%~57%,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土壤修复 微生物修复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