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的发展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煤炭行业协会去年也制定了关于促进现代煤化工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文件已经发布,一些推荐意见也报给了有关部门。
我们提出的意见是,促进现代煤化工科学发展应该达到这样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现代煤化工大规模工程化的示范和技术升级示范,完成煤焦化产业的绿色发展和低阶煤分子高效利用产业化,基本上形成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格局。力争实现4亿吨左右的煤炭油气原材料的转化。
如何科学发展煤化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科学认识煤炭。现在,每年有6亿吨优质精煤被用于炼焦,产生大量的煤焦油和焦炉气,但是过去长期把煤焦油和焦炉气作为副产品,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一年的煤焦油几千万吨,一年的焦炉气2000多亿方,去年所有天然气的消费总量才1600亿方。那么,这些副产品能源应该怎么利用呢?做甲醇、搞小发电既没有做到高质产品和高效利用,产生的污染也很严重。因此,如何清洁利用副产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二是要大力推动低阶煤的利用。煤化工第一个制约因素是水,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我国现在动力煤40%的比例是长焰煤和褐煤,挥发性达到了30%~40%,如果干馏加氢能得到气柴油,同时可以获得大量的甲烷和氢气。但是,现在是把“好东西”都低效利用了。我们提出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要科学,干馏最大的优势是“不要水”,因为这些水可以回收利用,符合我国的技术思路。
第三是要有序推动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现在煤化工最主要的问题是投资强度大。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已经基本接近成熟,并且具备了商业化的发展条件,但是不能遍地开花。首先要有序发展,其次是尽量采用高硫煤、褐煤这样的低质煤,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发展煤化工项目。
第四,要做好煤炭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分子梯级利用,积极规划建设和发展煤化、电热一体化。过去追求的是技术成熟,所以上马的都是单一的项目,没有考虑上下游的衔接。现在技术已经成熟,工艺流程线路已经打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园区化发展,否则会大大增加煤化工污染治理的成本。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无论外界对煤化工行业有什么样的消极评价,第一是要坚定信心发展煤化工。我国的优势资源就是煤炭,但现在在能源消耗上,我国需要许多石油和天然气。在这种需求下,不得不花真金白银,费尽心机,甚至动用政治、军事、外交的力量想办法从全世界采购石油、天然气,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现代煤炭开采技术和煤炭开采的安全面貌跟过去不一样,开采煤炭要求的绿色化、高效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煤炭的供应能力来看,完全可以实行煤化工。
其次,我们要尊重科学,对待煤化工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从前期项目失败的教训来看,就是决策过于仓促,甚至可以归因于是决策过于超前,现在要更理性化。
第三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煤化工,并且要与企业自身的条件结合。煤化工主要使用的资源是煤,矿区的煤种、煤质差异对煤化工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如果单纯追求煤化工的经济效益,选择的就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有些方案如果从整个矿区的经济性、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考虑,可能不是经济性最佳,但却是能产生最好的综合效果的方案。而且,再次强调发展煤化工要和企业自身条件结合起来,对待单一地搞煤化工项目要慎重。
第四要切忌贪大求全。不要动不动就是从头到尾来做煤化工,煤炭产业应该有分工,煤化工也是如此。最典型的是当前有人提出的甲醇过剩的问题,但是做烯烃还要从甲醇做起,诸如此类的项目要逐渐进行优化,这样发展才会更具有效益。
褐煤、长焰煤在产量中占的比例很高,如何能够对煤炭进行分子层面的高效利用是当前煤炭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是现在大家对该领域的发展不是很关注,技术进展也比较慢,应当予以重视。
第五是要切实避免高质资源低效利用。如煤层气发电,有时,一个小发电机只能达到500千瓦的发电量,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用优质的煤层气来发电,可以用其他的廉价燃料代替,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六是要重视当前产能不会过剩的问题。现在有人认为甲醇产能过剩,实则不然。我国当前甲醇应该属于产量不稳定、低效,真正直接用煤产出的甲醇只有2000多万吨。
总而言之,现代煤化工的产能远远不足,短期内不太可能过剩。根据2013年我国油气化工产品产量和消费统计表,煤制气量还差很多,进口油2.8亿吨,天然气去年进口530亿方,烯烃进口量是1000多万吨,煤制烯烃1000多万吨可以置换和替代。煤化工能够替代这一部分的化工产品,所以我认为短期内煤化工产能不存在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