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与我国一些煤制气项目采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美国大平原气化联营公司煤制气项目,其成功经验实际上远没有那么成功。
美国首个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于1984年,由刚成立的大平原公司负责运营。当时有人基于天然气紧缺的实际,预测天然气价格会上涨。但事与愿违,大平原公司的财务压力大增。最终,大平原公司仅经营1年便宣告破产。由于与大平原公司的贷款具有连带担保责任,美国能源部不得不出面,替已经破产的公司偿还了16.4亿美元的债务。
之后,美国能源部倒贴3000多万美元将大平原公司转让给了其他企业,规定如果项目盈利则需将利润按比例上缴。在规定的利润分享期,美国能源部共收到3.91亿美元的“分成”。即便不计通货膨胀等因素,美国能源部20多年来也亏了10多亿美元。
我国当前的煤制气项目有相当大一部分采用了与大平原公司相同的技术路线,这其中就包括大唐集团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煤制气项目。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是我国第一个获批、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煤制气项目,然而自去年底投产以来麻烦不断,不仅由于长时间停产造成不小损失,还发生了伤亡事故。大平原公司煤制气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到底是否适合我国的情况或许目前还难有定论,但至少可以肯定,大唐集团煤制气项目的起步是让人担心的。
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赋存格局和当下的各种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决定了至少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在煤的加工利用上做文章。近年来,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有26个,煤制烯烃项目有64个,煤制气项目有67个。上述项目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4000万吨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
在发展煤化工的过程中,有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有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引进。不管走哪条路,适合的才是好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不少技术引进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项目的全面了解。只有全面了解,并对其中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细致分析,才能获得准确信息。
不能否认,在工业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果能够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自然是好的。古人也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如果石头多的话,要想攻玉是不是就得费心选上一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