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保部对外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为什么要发布准则?准则建立的原则是什么?环保部在此准则上又有何良苦用心?中国低碳网为此采访了环保部的相关人员。
据介绍,准则共有8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环保部编写准则基于源于公众、用于公众,从公众中来、到公众中去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易记易行。在对象上兼顾城市与农村居民,注重突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行为规范。通过编写准则,旨在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在与环保部相关人员深入沟通中,记者获悉,《准则》内容框架和范围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并优先借鉴、参考政府性文件提出的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公民行为方式和内容,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京津冀等地政府发布的《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等。
新准则的民意如何?记者街采了很多市民,市民普遍反映,本次准则没有任何空洞式的口号,充满了各种细节和人性化的色彩。举例来说,准则倡导适度使用空调,控制冬季室温,夏季室温不低于26摄氏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减少待机耗电。市民说,这些生活中经常被忽视的小细节,被落实在准则里,让人觉得很亲切。
当然,采访中很多市民问到,《准则》给出了公民为减少大气污染可采取的主要行动,但没有规定量化的行为要求,这是为什么?环保部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公民行为方式受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区域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给出统一规定。他们希望通过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理念,培养公民"同呼吸共奋斗"的责任感。公民在遵守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减少大气污染的行动。
另外,环保部在新准则的宣传上也颇费心思,为使公众知晓《准则》内容,自觉做到"同呼吸共奋斗",环保部将在近期集中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宣传片、邀请各界代表参与讨论、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开展社会宣传等活动,宣传、贯彻和实施《准则》,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使公众认识到全社会共同行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以及个人在防治大气污染和个人健康防护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应采取的行动。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