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朋友谈到煤炭产能时十分感慨:2013年中国耗煤近40亿吨,照此速度,中国煤炭“粮仓”里的粮食还够吃40年左右。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研究员日前撰文指出,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百年之时,也是其煤炭资源耗尽之际,其依据是中国尚未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行业对煤炭的依赖及开发有效替代能源。
有人说,太危言耸听了。毕竟,当下煤炭已是买方市场,再谈及煤炭“挨饿”话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杞人忧天。但细推敲,二者并不相悖,关键在着眼点不同,一为短期相对过剩,二为长远储备不足。
不可否认,煤炭“黄金十年”,我国消耗了太多煤炭,以需求决定供给,市场上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煤炭生产科学规划执行不到位的苦果。
眼前,没有闹煤荒,反倒是煤卖不出去。煤市低谷,煤价下跌,煤企经营困难,部分职工家属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有的职工家属还将农民闲置的土地种起来以补贴家用。
煤卖不出去,自然是因为市场上的煤比实际需要的多了,套用专家的话说,“煤炭需求侧出了问题”。再加上进口煤的冲击,煤炭需求侧的采购积极性更弱,并为压低煤价找到了充分的借口。
传统观点认为,行业自律、抱团取暖、压缩产能,即可缓解当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道理没错,可前几年投资建设的煤矿都建成了,能不投产吗?单靠市场主体来压缩产能,实施起来恐怕很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都得图利润、谋发展。倘若建成的煤矿不投产,前期的投入怎么收回,利润又从何而来?可困扰是,若新增煤炭产能得到释放,必将加剧当前煤炭市场的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我国将有10亿吨的新增煤炭产能陆续释放。有人认为,单靠市场这只手,这10亿吨的产能自然是要释放的。若政府能出面,将这些新增产能储备起来,意义重大。但这一提法,显然过于理想化,有点不靠谱。但是,在国家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今天,缓解煤炭产能压力,促使行业、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或许政府能为煤炭做的,除了清费正税之外,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一直在做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工作,必须抓实见效。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今年全国计划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1748万吨,淘汰煤矿1725处。目前,河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正在实施关闭淘汰落后煤矿计划,同时出台保障措施让其有序退出,促其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并非易事,但在方针政策明晰的情况下,必须果断行动起来,特别是地方政府,绝不能因一时一己之利荒于行。
再比如,用安全优质产能置换落后产能,用国外的低灰、低硫、低成本、低风险、低污染产能置换国内的高灰、高硫、高成本、高风险、高污染产能,等等。
还有,应对煤炭生产进行科学规划。不可以让煤炭无节制地生产、消费,煤炭等能源生产、消费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不能说市场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