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化工怎么个过热法?

2014-07-01 08:50:14 中国煤炭报   作者: 王丽丽  

编者按 很多人认为,我国煤化工出现了过热现象。但是,煤化工是个怎样的过热法?发展煤化工遇到了哪些障碍?煤化工产品的市场行情如何?煤化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新的煤化工技术能否跟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步伐?本文将为读者解答这些问题。

我国是个缺油少气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乙烯、丙烯、PX(二甲苯)、PTA(1,4-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等石化产品目前也需要大量进口。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补充和替代,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政府官员和煤化工业界都说目前煤化工有过热的风险。这是为何?煤化工到底怎么个过热法?

自发而成易一哄而上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在中国都有发展前景,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问题是怎么发展?”安徽重化工产业发展专家办公室主任李朝东在近期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说。

“我国的煤化工产业主要是靠众多煤炭企业、电力企业自发地、积极地发展起来的。这个没有错。但是每个企业条件不同,发展策略不一样,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俊武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也认同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是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己推动起来的,该公司已经向北京供气的克旗煤制气项目就是如此,“那时发电企业亏损严重,就往上游找煤炭资源,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又被动地搞了个煤化工项目”。

“地方政府要投资拉动GDP,煤炭大省规定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煤炭企业要拿资源,就得上项目,没有别的项目可选,就上煤化工。”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认为,这是煤化工项目上马热情不减、存在过热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论坛上,多位专家呼吁,煤化工的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很重要,要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制定相应标准,不能一哄而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有26个,煤制烯烃项目有64个,煤制气项目有67个。上述项目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4000万吨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

产品同质化是“热”源

胡迁林认为,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之所以规划的数量多,跟我国煤化工的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有直接关系。

据悉,目前我国从事煤化工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技术领域转行而来。

“毕竟煤化工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大家熟悉的技术就那么几种,上项目选来选去也就那么几种。”胡迁林说,“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技术成熟的好产品,而一旦某产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又会发生一哄而上的现象。”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便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实际上,尽管几个示范项目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都不错,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环境、市场条件千差万别,胡迁林认为已有技术的可靠性和项目的经济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张明也认为,像煤制气这样的项目,应该在示范完全成功之后,再大范围铺开较好。他说,并不是他们已经上了煤制气项目,就不让大家来干,真的是技术风险很大,“我们这个示范项目跟神华集团的一样,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儿算哪儿,遇到什么问题就自己去请专家、找有关部门协调”。

“煤化工产品补充、替代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需要合力,而不是分散的努力。”陈俊武说,“大路货的化工产品已经很多了,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技术也很成熟了,煤化工可以生产同类产品,但必须是高端、精细、高质量的产品。”

陈俊武认为,这需要有一个部门组织或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家共同致力于煤化工的技术研究。在国家层面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煤化工科技人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非“逢煤必化”,看资源限制

“煤化工发展什么,发展多大规模,首先要看资源保障水平,这个资源包括煤炭资源、水资源、技术和人才资源等。”李朝东说,“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想办法节约和清洁利用。”

据胡迁林统计,目前我们化工用煤仅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但是如果所有的规划项目都建成投产,化工用煤量将急剧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根据目前全国已投产、已批准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分析,到2020年前后,全国煤化工产业将耗煤7.5亿吨左右。

从燃料到原料的转变,是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合理路径。但这种提法并不代表煤化工消耗的煤越多越好,毕竟挖煤的初衷不是为了将其消费掉,而是科学合理地用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

“我觉得应该算一算如果所有的煤制气项目开工,需要消耗多少煤,需要消耗多少水。煤制气只是做点补充,如果可能的话,天然气还是尽量多进口,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点煤。”张明说,“我不赞成天然气发电,我们将煤转化成气,又拿气去发电,那为什么要搞煤制气呢?”

另外,水资源的匮乏是发展煤化工的一大制约。在中国,往往有煤的地方没有水,尤其是煤化工项目密集的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均有缺水之苦。其最大的水系黄河,水量分配方案是国家层面制定的,不能随意多用。

“国家应该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在缺水和丰水的地方,对煤化工的耗水指标区别对待,并且加大监管力度。”胡迁林建议,在煤化工项目建成后,重新考核其水耗、排放等各项指标,如果与立项时差距较大,应给予处罚或责令停产。

煤化工的发展应量水而行,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再回过头来说煤化工的市场。

“从全球来看,世界化工市场已经处于过剩状态。这种态势已经蔓延到国内化工市场。”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说。

另有专家表示,虽然现代煤化工采用了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多种先进技术,综合能耗大幅下降,一些产品供需缺口较大,项目前景可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煤化工是遍地黄金,投资什么都能赚钱。

煤化工产品孰冷孰热,需要认真区别对待。舒朝霞认为,目前我国乙烯和丙烯已经有了过剩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丙烯会出现过剩;芳烃在国内会比较短缺,因为这个产品美国和中东地区的国家生产不出来,而且国内民众对芳烃项目比较排斥,使得供应增加很少;煤制乙二醇较石脑油成本要低,如果质量过关、生产稳定的话,市场潜力较大。

在全球市场加速融合的今天,进口量大,其实也未必意味着国内产品就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潘爱华和胡迁林均表示,烯烃市场风险大。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降低了石化产品的成本,中东地区拥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乙烷裂解制乙烯的成本大大低于我国石脑油和煤制乙烯的成本,我国石化和煤化工发展面临较大的海外低成本竞争的压力。

李朝东说,接近长三角消费市场的安徽,甲醇开工率达到100%,并且利润很高。去年全国甲醇的开工率约为60%,而在沿海地区,有全部采用进口甲醇制烯烃的项目。可见,即使同在国内,不同地区市场差异巨大,主要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