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西南旱灾,重点不是水利

2010-03-29 11:11:13 光明网-光明观察

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旱情牵动中国人民的心。应对重旱,需奋力解燃眉之急,更需努力从长计议。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说,这场大旱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就是必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云南计划筹集200亿元资金兴修水利。贵州省委常委王正福表示,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新华网3月28日)

西南旱灾暴露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致使水利设施老化、功能衰退。从此角度讲,兴修水利势在必然。但是,在西南季节性干旱已成事实的情况下,这种将有限资金集中于水利设施,保障水供给的思路远非科学,也不经济,原因在于:一是西南地形复杂,高差显著,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有限的资金很难发挥效益。二是西南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山多坝少,土多田少,还有部分喀斯特地貌,不利于雨水蓄积和规模灌溉。三是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受农业供水零增长政策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增长空间有限。所以即使兴修水库,也有可能无水可用。

在此以为,与其集中着力于水的供给,不如更加努力着眼于水的需求,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利用效率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根据在于: 一是旱作节水农业强调科学运用农艺、生物、工程措施,综合开发水、土、作物资源,从而实现以少量的水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更加符合未来干旱缺水趋势。二是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及湘西和鄂西等省的西南地区耕地总面积3.59亿亩,其中旱作耕地2.43亿亩,占耕地比重超过50%,且中低产田比例高,挖掘增产潜力大有可为。另外,旱作耕地区往往是西南贫困高发区,重点投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三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多样,有许多适合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生长的农作物种类,大力推广应用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走出一条既具效益又能持续发展的的特色产业。

因此,从西南实际出发,在兴修水利的基础上,把旱作节水农业作为防旱抗旱的优先战略,加快完善旱作农业技术路线,走一条短缺水资源的技术和资金替代的道路,效果也许来得更好些。若能如此,既然沙漠中的以色列可以赢得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当然也能不惧旱魔,实现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旱灾 水利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