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专家支招中国资源价格话语权

2010-03-29 09:08:37 瞭望新闻周刊

  随着4月1日铁矿石新财年长期协议价起算日临近,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的中国买方正在陷入新的困境:作为卖方的国际三大矿商提出新的过高涨幅,并可能取消长协定价,逼迫买方接受季度现货定价。中国的粗钢产量目前已占到了全球的50%左右,是长协矿第一大买主。但在现实博弈中,铁矿石市场上的“中国因素”并没能转化为“议价优势”。

  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钨、铜、锌、农产品等部分领域和品种的“中国价格”和“中国规则”逐渐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我国在国际市场相关品种定价、维护正当权益方面的话语权有所增强。

  例如在国际金融风暴中,有色金属价格急剧下跌,幅度超过了50%,钢铁价格也下跌了大约30%。但是因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有期货市场,相关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所以去年年底有色金属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幅度都小于钢铁行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甚至指出,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全球生产权的明显上升,5年后导致国际石油定价权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实现。

  多位专家认为,应该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已经取得的有效实践成果,加快发育商品期货市场,参与国际资源和利益分配,充分利用国际游戏规则,以利于形成大宗商品的“中国价格”,并同时实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目标。

  没有话语权的“超级买家”

  我国已是最大的铜和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世界金属统计》显示,我国铜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7%上升至2008年的28%;我国年进口铁矿石量从1979年的738万吨迅速增长到目前的4亿多吨;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1/3。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石油、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用量不断提升。据海关统计,去年前6个月累计,全国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29.3%,煤炭、铜、铝、锌等进口量更是成倍增长。进入2季度以后,石油、橡胶进口增幅也达到两位数。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我国在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定价中话语权显得太少。有关期货专家表示,尽管目前国际资源市场上“卖方”市场的状况还很难改变,但是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还是可以在国际交易中灵活运用“需求”因素,积极争取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

  由此,我国企业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应当“抱团出海”,采用集体订单的形式,加大自己的议价权;我国政府则要甘当“幕后英雄”,做好政策服务,让行业协会与企业冲在最前面进行价格谈判,适时抛出国家筹码;尽快花大力气建立国内和海外的商业营销网格体系,掌握营销渠道的自主性,逐步减轻以致最终消除对西方营销体系与渠道的依赖。

  在专家看来,国际卖家一边在渲染“中国需求”的“可怕”,一边在与中国的交易中大把“吸金”。在舆论引导上,我国应适度宣传自身对国际市场所作的贡献,改变中国在国际定价中的弱势形象。同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大宗商品饱和的信息,让企业在购进资源的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主导权。

  借机期货市场

  据本刊了解,十多年实践下来,期货市场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铜、铝、锌和一些农产品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专家介绍,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被认可为全球铜期货三大定价中心之一,其期铜价格不仅成为我国铜生产、消费、流通企业进行现货销售、原料采购和贸易流通的定价基准,也成为国际铜行业企业定价的基准。

  本刊记者调研获悉,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期货交易市场发展还远远不够。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基本上掌握在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国际石油价格的确定主要由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期货价格决定,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国际金属价格主要参照英国伦敦期货价格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与此同时,由于外国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或预测我国的库存状况及采购时间、品种和数量,利用期货市场炒作、抬高价格和赚取巨额价差。

  受访专家认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我国议价能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定价机制,因此必须大力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完善期货市场:一是尽快丰富期货市场的品种,建立与国际期货市场完全对应的期货品种;二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让更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完善的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的需求信息迅速传递到国际市场上,从而让"中国因素"接轨世界,在国际定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用“生产权”提升“定价权”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量的增长以及期货市场的不断发育,在部分领域和品种的“中国价格”逐渐得到认可,至少有三个经验可供借鉴。

  第一个经验,“生产权”提升“定价权”,“中国因素”逐渐发挥正效应。有关国际问题专家解析道:在石油领域中国虽然还不是定价方,但地位有所改善,因为我们现在不但是进口方,还是生产方,我们的中石化、中石油已经在全球生产,生产权上升必然带来定价权上升。5年后可能会出现大的格局变化,现在我们是被动接受,但5年后我们可能会发挥主动影响。但这取决于对我国储备高、产量高的大宗商品建立长期战略规划,提高行业集中度。

  我国钨定价权的失而复得,可谓是“生产权”决定“定价权”的典型案例。钨是我国的稀有战略资源和优势资源产业,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全球80%以上的钨需求都是由中国提供。然而,中国钨业行业集中度过低导致上下游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使中国钨产品在国际市场丧失了“话语权”,钨价长期与其稀缺性背离。

  从2000年起,我国对钨矿产业开始“治乱治散”,关停并转等一系列专项整顿规范和总量控制工作。钨矿开采企业由1995年的758个下降到129个,下降了93%,钨精矿生产总量下达指标控制在6万吨以下;钨精矿的价格由1999年的1.7万元/吨上升并稳定在当前的10万元/吨以上。我国钨企业旁落了近20年的钨定价权终于回归,国外报价开始跟着国内价格走。

  有期货专家指出,这对于同样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如稀土来说,无疑具有示范意义。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中国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世界每年消耗的稀土资源至少80%由中国供应,但我国出口却长期只卖个“土价钱”。

  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的《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及《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控制稀土出口量、提高行业集中度等措施,此举有望改变中国稀土定价过低、资源保护不力的局面。

  高发育期市强化“话语权”

  第二个经验,期货市场发育程度越高的品种,越有发言权。据专家介绍,大宗商品由于其资源稀缺性,天生具有生产商垄断属性,消费者在现货市场肯定处于弱势。期货市场的作用就在于,它引入了更多的参与者,他们既不是生产商也不是消费方,以第三方的立场分析价格走势,从而改变供需双方不平等的格局,把定价权从供应商那里拿出来一部分,客观上使价格更公允地反映价值。凡是期货市场发育较好、成交活跃的品种,“中国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就越大。

  受访的期货专家认为,“中国价格”影响力最明显的是有色金属,“隔天国际市场对国内交易的影响力趋弱,反而使中国价格对当天晚上海外市场走势的影响力增强。以铜为例,以前都是国内投资者晚上紧盯外盘,第二天国内行情也跟着伦敦铜价走;现在是国外期货投资者晚上盯上海盘,还经常给我们打电话,了解中国或是上海发生的政治经济大事。”

  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专家分析,上海铜已成为世界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期铜市场规模已超过纽约市场,仅次于伦敦市场,其对伦敦铜的引导系数已由10%左右上升到大约40%,其期铜价格不仅成为我国铜生产、消费、流通企业进行现货销售、原料采购和贸易流通的定价基准,而且也成为国际铜行业企业定价的基准。

  另一个成功的品种是锌期货。该品种自其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初步发挥,被全球期货期权领域有影响力的杂志——英国《期货期权世界》评为2007年度全球最成功的期货品种。上海锌期货对国际期价的影响力从开始的12.36%最高上升到49.77%,与伦敦锌期货的总体价格相关性为94.9%,可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借力衍生品市场

  第三个经验,利用国际衍生品市场,用“中国资金”传递“中国价格”。在期货专家眼中,当前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其价格已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国际对冲基金、投机资金对其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争取中国定价也可从虚拟市场着手,用“中国资金”传递“中国价格”。

  专家举例道,目前国内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做境外交易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不完全统计显示,伦敦铜交易在某一时间段内,来自中国的各渠道各形式的资金占到交易总额的80%,日常也有30%~40%的比例。这意味着,从资金角度来说,中国在伦敦铜价格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发言权。中国有充裕的且有很强的投资需求的民间资本,政府可引导这些资金“出海”,以配合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实现。

  受访专家建议,主权基金在战略资源投资、控制方面的作用日渐为各国重视,我国可在中投公司之外,另设大宗商品类(如石油、能源等)主权基金,更为专注且专业地投资于大宗商品的资源开发、生产经营以及贸易等领域,增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言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话语权 中国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