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之声报道,西方势力和俄罗斯持续就乌克兰问题争执不休。这场消耗战或将造成克里姆林宫和欧洲之间的能源纠纷,而中国正在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在莫斯科并吞克里米亚后,有关俄罗斯能通过向亚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弥补欧洲需求量降低的说法不断发酵。伴随而来的其它看法则是,若欧洲国家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致使俄国必须改变能源出口的目的地,中国领导层可能会趁机利用这一优势。以下是文章摘编。
问题在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能成功将每年输往欧洲的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改卖给中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年俄罗斯天然气占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1.2%。在去年于莫斯科签署的能源合作备忘录中,双方协议自2018年起,俄罗斯对华的年供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
自2006年开始,北京和莫斯科的天然气协议谈判始终无果。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仍未就价格和供应路线达成一致。双方错过了1月31日的签约期限,因为中方此前重申不愿意支付欧盟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
至于石油贸易方面,2013年中俄达成协议,中国未来将向俄罗斯购买超过3550亿美元的原油。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将允许中石油开发三座海上油田。据美国能源资讯局公布的数据,俄罗斯占中国2013年原油进口的9%。
如今莫斯科和北京可能将加速延宕已久的天然气谈判。中国政府已准备将俄罗斯目前急于寻找能源买家的这根软肋作为谈判筹码,以获得折扣价格,但同时也会尽全力防止自己过渡依赖能源产量丰沛的俄罗斯。
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强烈提醒着中国,若俄罗斯切断能源供应,对中国将造成实质危害。为了将能源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在与俄罗斯拉近距离的同时,还必须分散风险,寻找更多能源供应方以及运输路线。
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dellaSera)3月25日引述意大利埃尼集团(ENI)的首席执行官斯卡罗尼(PaoloScaroni)写道:"能源独立便意味着政治独立。"将这一概念套用在中俄关系上,斯卡罗尼指出,为了保护其地缘政治上的自主性,中国宁可使用国内高污染的燃煤发电,也不愿向俄罗斯购买更多石油和天然气。
北京正转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应对燃煤发电所造成的污染。中国国家能源局1月8日表示,政府目标在2014年增加49千兆瓦可再生能源。
《彭博新能源财经》去年报道,在开发更有效使用煤炭的方式以及页岩气资源的同时,中国还将成为领先德国、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预计2014年光伏板装机容量将达约5.4千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