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CPI延续下行态势 不会出现通缩

2014-04-14 10:30:44 新华08网   作者: 刘铮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2.4%。

从3月份的CPI数据看,虽然同比涨幅比上月反弹了0.4个百分点,但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则比上月下降了0.5%。专家们认为,总的来看,3月份的CPI总体延续下行态势。

“一季度物价走势平稳温和,有利于减轻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从宏观经济大势来看,这样的CPI水平反映的是总需求仍然偏弱,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认为。

王军指出,3月份CPI同比涨幅的提高,更多是受翘尾因素扩大这一技术因素影响,而不是物价涨幅真正扩大了。国家统计局测算,3月份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1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

环比数据更加鲜明地体现了3月份的物价走势。3月份中国CPI环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6%,猪肉、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7.1%、5.4%、1.9%和1.6%。

“由于春节过后气温回升,蔬菜、水果等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是3月份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相对位于价格链条下游的CPI而言,位于上游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降幅加深更值得关注。3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以往3月份随着天气转暖,很多工程开工,PPI都会比上月有明显反弹,然而今年3月份PPI降幅却加深,这表明制造业仍严重供过于求,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

专家们分析认为,PPI持续下降,除了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美国明确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上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加上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放缓,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PPI失去了一个重要推动力。

PPI持续负增长,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通缩的担心。王军认为,综合CPI和PPI考虑,目前中国不会出现通缩。有农产品紧平衡、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攀升等中长期上涨因素的支撑,CPI不太可能出现负增长,而PPI受结构调整阵痛期约束,可能会继续在负增长区间徘徊,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较大。

牛犁指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总体上看是经济增长放缓的滞后反映。同时,目前的物价形势,也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预留了一定的回旋空间。

王军认为,由于需求偏弱,全年CPI涨幅有可能控制在3%以内。价格不是突出矛盾,这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一季度经济增速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没有必要进行明显调整,但必要的政策储备还是要准备的。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