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值持续恢复性增长 产量大增装置开工率回升
价格总水平走高产销顺畅 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减缓
进口攀升出口增长相对弱 全年行业增速将前高后低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2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值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已超过金融危机前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时,市场需求表现积极,产销基本顺畅,产品价格总体稳中上扬,进口贸易渐趋活跃。但是,行业投资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进口压力继续增加,仍有诸多关联和不确定因素影响行业未来经济运行。预计全年行业增速将是前高后低走势。
——行业产值持续恢复性增长 1~2月全行业累计产值1.16万亿元,同比增长50.9%,超过了历史同期(0.92万亿元)最高水平。尤其是新产品产值674.7亿元,同比增长 83%,意味着行业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进展。1~2月累计,炼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工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63.9%、55.7%和 46.3%;从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61.3%、42.6%和50.2%。
——主要产品产量大增,装置开工率有所回升 今年前两个月,主要石化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2月协会跟踪的75个(种)重点石化及相关产品产量显示,产量同比增长的产品为100%。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产品占73.3%,增幅在30%以上的产品占42.7%。在春耕备耕需求推动下,农用化学品保持大幅增长态势,1~2月全国化肥产量达 1016.2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9.6%;农药产量35.4万吨,同比增长31.1%。此外,1~2月全国原油产量3198.1万吨,同比增长5.8%,环比加快4.2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15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6%,环比加快4.3个百分点;乙烯产量186.2万吨,同比增长 19.1%;烧碱和纯碱产量分别为304.3万吨和344.3万吨,分别增长27.6%和28.5%;轮胎外胎产量9855.9万条,增长40.3%,其中子午胎增长56.8%。
与此同时,石化行业装置开工率普遍有所回升。据不完全统计,1~2月,炼油行业装置开工率为 81.5%,乙烯装置开工率为80%,烧碱和纯碱装置开工率分别为61%和86%,磷肥装置开工率为66%,只有甲醇开工率仍为40%。
——价格总水平走高产销顺畅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推动成本上升以及宏观经济预期向好等因素作用下,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不断走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石化行业价格指数显示,2月份,全行业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7.7%。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价格上升81.8%,石油加工行业上升24%,化工行业上升仅为4.5%。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6.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减缓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因素影响,今年1~2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减缓,累计投资额592.7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减缓 15.5%,环比减缓5.8%,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幅。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增长11.4%,炼油行业下降26.8%,化工行业增长 13.4%。统计显示,1~2月的投资,磷肥行业增长85.2%,复混肥行业增长61.6%,橡胶制品行业增长50.5%。外商投资增长较快。数据显示,1~2月,港澳台投资企业投资增长120.3%,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14.8%。
——进口贸易攀升出口增长乏力 统计数据显示,1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34.08亿美元,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81.4%,环比加快28.1%。其中,进口总额 23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环比加快29.1%;出口总额97.81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远低于进口增幅。1月份贸易逆差为 13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1%。在进口产品方面,原油进口继续高速增长,约占进口贸易总额的40%。在出口产品方面,橡胶制品仍是最大的出口产品,同比增长8.8%;其次是有机化学品,同比增长30.5%;第三是石油制品,同比增长134.7%。
综合分析,第一季度行业经济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行业总产值增幅将在40%左右。预计一季度原油产量将增长5%左右,天然气增幅将在12%上下,乙烯增长约20%,化肥增幅在17%左右,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分别增长约22%和19%。第二季度行业经济仍将呈现平稳较快走势,但增幅可能略低于一季度。全年行业经济增速将是前高后低走势。随着春耕的展开,3月份和第二季度的国内化肥市场价格仍将呈现稳中小幅上扬的格局。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继续相对疲软,国内市场价格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很大,加之大量新增产能和进口产品的冲击,对市场价格将形成强大压力。因此,第二季度基础化工原料市场价格可能呈稳中缓升态势,也有可能出现小幅波动的情形。在国内汽车、家电、农膜等市场持续增长推动下,预计第二季度合成材料价格涨势可能会放缓。总体上看,石化产品在产能扩张和进口夹击之下,竞争会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