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神华沙索合作破裂前后

2014-04-10 08:41:05 能源   作者: 口述 | 张豫生 文 | 沈小波  

张豫生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产业一部主任,他属于我国较早接触煤制油的那一批人。因为中咨公司与国家发改委的特殊关系,张豫生得以全程参与了我国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历程,因为肩负项目评估审定的职责,他尤其在神华宁煤项目技术路线选择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沙索最后黯然退出,中科合成油技术路线成行。

3月6日,《能源》杂志记者专门拜访张豫生,冀图还原那段煤制油在国内生根的历程,及沙索退出中国的背后内情。回顾那段往事,张豫生说,不仅他,所有参与的同事认为决定是正确的,都为参与此事感到“自豪”。

我国煤制油开端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到了新世纪初年,国际油价上涨,国家计委开始探讨在国内建立商业化示范项目。当时申报示范项目有三家公司。一是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项目,二是宁夏原太西煤业的间接液化项目,三是河南平顶山煤业项目,也采用间接液化技术。

因为中咨公司与国家计委相关部门直接对接。煤制油被认为是煤炭转化,属于煤炭领域,所以由原计委基础产业司煤炭处具体执事推进。而相关的评估咨询工作,则由中咨公司的煤炭处来进行。

2002年春节过去没多久,中咨公司就接到了国家计委的委托,对煤制油项目进行评估调研。当时我还在中咨公司煤炭处工作,这个项目最后转到煤炭处,我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个项目。

我是学煤炭出身,但煤制油是个新生事物,我对煤制油知之甚少,也是从这个评估任务开始,我开始接触煤制油,此后国内煤制油项目相关评估,都是由我牵头进行评估,自己也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这倒是我起初没有想到的。

建议先行直接液化路线

国家计委委托我们,是想让我们进行评估,从项目必要性、工艺路线选择、布局、经济效益上来看,这些项目究竟行不行,让我们去选择,做判断。

因为煤制油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首先需要做功课。我们第一件事是买书,去了解煤制油到底是什么。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后,我们去了煤炭科学总院,他们有三个煤制油的实验装置,我们去现场参观,和煤科总院的专家举行了一次座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从中咨公司的专家库中筛选专家,组建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煤质领域专家、煤制油专家以及化工领域费托合成方面的专家。

我们首先做的是神华项目的评估报告,整个报告花费了半年时间。我们调研了神华配套的煤矿,它拟选项目的厂址,一些主要的外部建设设施,像环保、供水、燃煤电厂等这些我们都看过。

在报告的最后意见中,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是专家组的核心,是最权威的专家,无论工作态度还是专业水平,大家都非常认可。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在最终的评估报告中,我们建议现试先行煤炭直接液化。

这其中的原因是,一是二战期间德国有过煤炭直接液化制油的经验,可以借鉴。二来相对于间接液化,煤炭直接液化的转化率更高。此外,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在三大引进技术,美国HTI技术,日本NEDOL技术和德国技术中,选择了美国HTI技术吸收再改进,形成了以自有技术为主的直接液化制油技术,技术更成熟一些。

神华申报的直接液化项目原计划三条生产线同时上马,每条线设计年产能108万吨油品。但在我们的评估报告中,建议先上一条线,先示范。确定了神华的直接液化示范项目之后,平顶山矿业和太西煤业的项目基本就搁浅了。没有再往前推进。

这里面主要是技术的原因。我们最后形成了《宁夏太西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液化合成油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平顶山煤业和太西煤业的间接液化技术都并不成熟。而且国家已经确定了直接液化的示范项目,并不想两条线同时铺开。平顶山矿业申报项目还涉及环保和经济性的问题,它的选址靠近白龟山水库,而且平顶山矿业以炼焦煤和配焦煤为主,对我国来说是稀缺煤种,用来制油并不划算。太西煤业项目搁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实力较弱,不宜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投资。

招标确定间接液化项目

神华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确立之后,大约在2004至2005年间,因为油价大幅攀升,间接液化技术也逐渐热了起来。间接液化技术的龙头是南非沙索公司,国内企业纷纷去南非沙索考察,拟引进沙索间接液化技术。

许多企业都把项目报到发改委,当时发改委就圈定了前期工作比较充分的三家,都有地方政府支持。神华陕北煤制油项目,有陕西省政府支持。宁煤(太西已并入)煤制油项目有宁夏自治区政府支持;河南省政府支持平顶山矿业。这三家的间接液化项目都已经进入到预可研阶段。发改委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示范项目。

我们组织了几十个人的队伍,建立了一套评标的办法。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实力、地理位置、建设条件、煤水资源等等。最终的评分标准是,神华和宁煤不相上下,各有优势,神华得分稍微高一点,平顶山矿业得分则相对落后。

2003年招标结束,我们向发改委推荐两家同时进行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均引进南非沙索技术。当时神华已经有一条直接液化项目,因此在陕西的间接液化前期工作推进就较慢,到了2006年,神华控股宁煤集团,两家并为一家,神华在陕西的间接液化项目慢慢就停了。

后来,兖矿聘请孙启文,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间接液化技术,得到陕西省政府的支持,陕西省间接液化项目就变成了兖矿牵头推进了。

漫长的谈判

从2003年开始,国内就开始接触南非沙索公司。在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花落神华和宁煤之前,相关的商务谈判就已经启动。2004年1月,发改委协调组织了包括神华和宁煤在内的中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对外谈判工作组,与沙索进行针对性的合作意向谈判,负责研究、指导、和对外谈判有关煤制油项目事宜。

确定神华和宁煤进行间接液化示范之后,对外谈判工作组成员主要由神华和宁煤代表组成,由发改委进行协调。

因为国际上间接液化比较成熟就是沙索技术。沙索要价非常高。沙索不但要求技术入股,还要求恒定收益率,即不管项目盈亏,都必须支付相应金额给沙索。而我方的意愿是希望沙索可以以现金来入股。

加上当时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沙索一直担心油价下跌,影响项目的收益率,一直不断提出附加条件。也因此,谈判一直磕磕绊绊,要到2009年底,神华宁煤集团才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以沙索技术为基础的宁煤项目可行性报告。

这块的可行性报告也是由中咨公司进行评估的,我也参与其中。2010年8月,宁煤项目可行性报告评审会上,与会专家还肯定了项目的可行性。

中科合成油崛起

尽管在2010年的评审中,宁煤项目可行性获得肯定。但当时国内的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煤制油已经有数个小型示范生产线在运行,包括工业化试验和工业化示范。国内开展煤制油技术研发的有中科合成油、兖矿集团和神华集团。

中科合成油技术是间接液化路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时有三条生产线采用这条技术。伊泰16万吨煤制油项目2009年就已经出油。潞安16万吨煤制油项目,采用多联产的方式,当时在建设中。此外,神华在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旁边,增加了一个合成油装置,也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规模也在十几万吨。

应该来说,中科合成油技术主要生产线是两条。神华生[微博]产线同时在进行改造,拟发展为自己的技术。所以国内做间接液化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三种技术,一是中科合成油技术,另一是兖矿的技术,此外神华在中科合成油技术基础上,在加紧研制自己的技术。

其中中科合成油已完成了工业化示范,并开发了百万吨级工业化项目的设计工艺包,具备了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费托合成技术建设大型工业化项目的技术基础;山东兖矿集团在中试装置上完成了中试及评价工作,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加氢处理和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提质工艺;神华集团利用中科合成油的费托合成技术建成了18万吨/年合成油品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铁系催化剂,但尚未进行技术考核,工艺包研发工作没完成。

其实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关注中科合成油,当时它的前身是山西煤化所,有几套煤制油的装置,还在实验室运行。这样等到2010年我们接到宁煤项目评估任务后,因为已经知道伊泰煤制油项目工业化运行了,我们开了一次评估会,就考虑把这两种技术进行比对。

当时我已经是中咨公司煤炭处的处长了,我跟专家组探讨,我说第一我们要先把国内的技术状况摸清。第二我想把两家的技术进行对比。但是我们认为,因为缺乏必需的运行数据,还不具备对比的条件。那么我们先做的工作,就是比对化工项目标准,对伊泰项目在100%工作负荷的情况下,进行72小时连续生产的标定。

我专门找到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陈世海,进行口头汇报。我告诉他我想比对一下这两个工艺。他完全赞同,然后他去向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汇报,吴吟也同意。最够国家能源局责成内蒙古发改委委托我们对伊泰煤制油项目进行标定。

我们专家组一共去了七个专家,一共在伊泰煤制油工厂里待了7天,对它生产线各个板块,在72小时(即三天三夜)满负荷运行情况下,监控它的数据,然后根据我们的一套考核办法,来制定报告。

最后我们专家组一致认定,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安剂、浆态床合成反应器及工艺成套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个报告我们最后提交给内蒙古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通过这次对中科合成油工艺72小时标定,我们获得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和沙索工艺的比对构建了基础。

沙索末路

早在神华申报宁煤项目时,我们就拿到了可行性报告。宁煤项目设计方案是由神华和沙索合成燃料国际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核心是由外国公司编制的,这些我们已经拿到。这样加上我们从伊泰项目拿到了中科合成油的数据,就具备了比对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中外双方的专家,中方专家来自中科合成油、神华集团以及国内主要设计部门、研究部门的,外方主要是来自沙索的专家,总人数接近一百人,我们在一个酒店里召开了一次大会,我是主持人,代表中咨公司,将中科合成油和沙索的方案拿出来比选,由双方来探讨。

沙索的专家就中科合成油技术数据提了许多问题,包括数据的来源等,气氛一度很激烈。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沙索的专家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中科合成油技术)的数据是真实的话,那么确实优于我们(沙索技术)。”

这次大会是两个技术比选的最后一环。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钴基催化剂合成技术(沙索)和铁基催化剂合成技术(中科合成油技术)都具备大型商业化的应有基础;钴基催化剂吨油成本明显高于铁基催化剂成本;项目总投资沙索技术高于中科合成油技术,但费托合成段流程的投资基本相当;中科合成油技术有利于提高系统能效;沙索具有商业化装置运行和管理实践经验,中科合成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在大型商业化工程建设与运行方面积累经验;从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中科合成油在单位油品标煤耗、水耗、电耗、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综合能源效率等方面要优于沙索技术。

最后我们认为,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代表的国产化技术在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已超过沙索技术与,具备建设大型产业示范项目技术基础;虽然神华集团在开发费托合成催化剂和工艺研发方面积累了经验,具备开发费托合成关键技术工艺包的基础,但还缺少工业化示范阶段,距离形成商业化规模工艺成套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建议为推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产业化,鼓励国内科技创新、扶持民族工业发展,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可以采用国内成熟的费托合成技术建设宁夏煤液化项目,但最终技术路线的选择,由投资方自主决定。

这些结论和建议我们都写入《关于宁夏-沙索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提交给国家发改委,最终又转发至神华宁煤集团。

最终神华宁煤集团内部对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主的间接液化路线和以沙索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核心的煤炭间接液化路线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还可为项目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率,决定采用国内间接液化技术独资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至此,沙索在国内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上已全部出局。事实上,神华集团原本还想再等待一段时间,希望等自己间接液化技术成熟后,使用自己的技术,但是宁煤集团和宁夏自治区政府希望项目尽快上马,最终才使用中科合成油技术路线。

这件事成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高层的决策必不可少。作为执事单位中咨公司的一员,我们基于自己的职责,客观上推动了此事的进展。现在看来,大家对这个事情都比较认可。但是我们大家,参与过的同事也都揪着一颗心,因为宁煤项目毕竟还没有竣工验收投产,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做的事情(选择中科合成油技术)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神华,沙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