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炼开工率已不足40%。进入4月,山东地方炼厂检修将继续增多,届时地炼常减压装置开工率将继续降低。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度的原油进口配额方案很快会出台,规模将有所提升,对各类民企开放程度会更大。原油进口权扩大有望解决地炼原料紧缺问题,部分闲置产能将被利用,开工率将提升。另外,进口权放开解决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根本的市场机制问题,有利于形成中国价格。
2014年原油进口权有望扩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鑫日前指出,2014年度的原油进口配额方案很快会出台,规模将有所提升,对各类民企开放程度会更大。但进口权放开存在准入限制且预计仍将以渐进式改革为主。要获得进口配额,民企光有钱不行,环保等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权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企业即使拥有海外油源,也需要通过三大石油公司进口或者进口后通过三大石油公司进行销售,即使拥有进口配额也受到种种限制。一旦进口权放开,拥有海外油气资源的公司将直接拥有进口自主权,无论是进入自有炼厂还是对外销售,其利润都高于目前配额内进口的模式。
虽然原油进口长期维持垄断格局,进口权放开进展极其缓慢,2012年以来具有央企合作背景的地炼企业首先获益并引发地方炼化企业原油进口配额申请热潮。2012年,中国化工集团将首批获得的1000万吨进口原油配额分配给旗下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和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原油进口权被垄断的背景下,地炼企业就像上了个紧箍咒,有再多的炼油能力,也需要从拥有进口权的几大国企手中购买原油,油源问题已经成为地方炼油厂和大型国有石油集团近些年矛盾焦点。
目前民企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作为独立主体,完全自主组织进口;二是委托国企进行“代理”进口。未来进口权放开过程中非国营贸易企业的数量将逐步增加,具有央企合作背景的地炼企业将首先获益,预计中化弘润、东明石化、海化集团等地炼企业将分享2014年原油进口配额,而垦利石化等无明确央企合作背景的地炼企业将在原油进口配额申请中处于劣势地位。
地炼开工率将会提高
目前,国内原油加工企业主要分为三大国有石油企业旗下炼厂、地方炼厂以及外资炼厂。三大国有石油企业旗下炼厂原油来源有保障,成品油质量较高且稳定。地方炼化企业加工原料主要来源于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国外进口及国内收购的燃料油、散井原油三方面,而计划内原油受制于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和中海油总公司等央企,且计划内配额与产能需求相差甚远,同时燃料油采购和加工成本普遍较高,原油加工能力长期闲置现象极为普遍。
据东方油气网统计,2013年整个地炼产能超过1亿吨,开工率低于40%,地炼长期处于“上游吃不饱”的低开工率状态。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认为,目前山东地炼企业的开工率在36%左右,原油进口权扩大将解决地炼原料紧缺问题,部分闲置产能将被利用,开工率将提升。
3月底,京博石化、博兴永鑫、中海石化以及青岛安邦均已进入全厂检修,地炼常减压装置开工率跌至年内最低点,且有继续走低可能。4月山东地方炼厂检修将继续增多。垦利石化、神驰化工、华联石化以及海科化工均有计划在4月进行传统检修,届时地炼常减压装置开工率将继续降低。
如果通过市场竞争放开石油进口权,企业自己决定炼多少进口多少,最终通过产品进行约束,就要把资源用在最好的炼厂里面,政府对炼厂是有要求的,一是规模,二是环保等指标。
进口权放开提升原油定价权
原油进口权的逐步放开,意味着上游战略资源商品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对中国的原油期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解决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根本的市场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接近60%,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开设原油期货就是要争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除拥有原油进口权的五大国有企业和拥有非国营原油贸易进口权和配额的企业可以参与保税交割外,其余的市场参与者均因没有原油贸易进口权和配额而无法进行交割操作,就无法进行实物交割。如果建立有影响的国际原油市场,必须呼吁政府放开国内原油进口权。
现在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原油和成品油90%的油源,并主导了油品的批发价,只是在终端零售环节放开了市场。获得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必须依附于三大巨头,很难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同时,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油气资源,国内投资者想通过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来对冲风险的动力将十分有限。另外,国内原油期货市场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市场,要吸引足够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国外投资者大量参与,跨境投机炒作可能对国内原油期货市场造成更大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