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输配电
  • 白建华:特高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牛鼻子”

特高压是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的“牛鼻子”

2014-02-28 14:19:00 新华网

特高压如何起到调整能源结构的作用呢?概括来说,是因为特高压输电能够大大改善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和布局,推动“以电代煤”“电从远方来”。  

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结构,二是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创造条件。  

从终端能源消费的角度讲,“以电代煤”就是要改善我国煤炭利用的结构。  

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的时期,“以电代煤”在短中期内并不是用电代替煤炭、减少煤炭消费,而是主要体现在终端能源结构的调整上。  

目前我国电煤占整个煤炭使用的55%左右,比重较低,不利于环境改善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国外,尤其是从发达国家来看,大多数电煤比重都在80%以上,美国更高达95%以上。初步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终端煤炭直接燃烧大约8亿吨左右,其中占很大比重的粗放的、污染物排放大的煤炭利用方式需要转变,比如分散化的居民小煤炉用煤、冬季采暖用的小燃煤锅炉等等。这些煤炭利用方式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很不到位,甚至没有控制,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在8亿吨直接燃烧的煤炭中,有很大一部分未来可以转化成电力,发电完全可以做到污染物排放集中控制,而且排放控制非常高效。我国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的脱硫、脱硝、烟尘控制的效率都很高。未来通过把目前终端低效、高排放的几亿吨煤转化为电后加以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未来我国煤电还要大规模发展,仅煤炭利用结构改善就需要新建两三亿千瓦的火电。初步判断,为适应电力需求增长,在2030年之前我国还要发展煤电,到2030年之后就主要是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了。  

为改善东中部地区的环境状况,我国提出逐步降低东中部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严格限制新建燃煤电厂。一方面火电还要发展,不但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还要替代低能效、高排放的煤炭利用;另一方面在东中部又没有煤电建设的空间了。  

因此,未来通过跨区送电,特别是特高压电网,把煤电基地大规模建设的高效的、低排放的煤电输送到东中部地区,实现终端用能的“以电代煤”,将是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  

从一次能源平衡的角度讲,大力推进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近中期减缓煤炭增长速度;远期逐步替代煤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电代煤”。  

2020年之前,甚至展望到2030年前,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依前所述,我国需要加快建设晋陕宁新内蒙古等地区的大型煤电基地,同时我国的西南水电基地、“三北”风电基地及太阳能发电基地也会快速发展。  

通过特高压等跨区送电的发展,能够把西部北部清洁的电力送到目前污染严重的地方,比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华中电网覆盖区的鄂豫湘赣等地区。  

以风电为例,2020年我国要建设2亿千瓦的风电,如要保障风电高效利用,经过特高压跨区输送要达到1亿千瓦。就是要通过特高压,把风电市场扩大到全国,把“三北”大规模的风电传输到“三华”电网覆盖区,用全国性电力市场来消纳清洁能源。通过覆盖全国的强大电网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对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的决定性作用。  

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从2030年到2050年,西藏水电还需要继续开发,它也远离东中部负荷中心,也需要特高压输送。到这个时候我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成为电源建设的主力。我国的煤炭消费将达到顶峰,并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据相关研究,到2050年,我国风电预期要达到8亿到10亿千瓦,太阳能发电6亿到8亿千瓦。这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中,大概80%到90%都是在“三北”地区,当地难以消纳,因此在2030年至2050年,特高压为了满足西藏水电、“三北”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仍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表明,从“三北”到“三华”的特高压输电等跨区送电规模,2020年将达到3.5亿千瓦;到2050年,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翻一番,达到7亿到8亿千瓦。  

综上所述,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这也是支撑我国能源电力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指出的是,加快核准跨区输电通道固然重要,考虑到电力发展的规律,保证电网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保证电网安全需要合理的电网结构,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国家电网规划,跨区送电通道的核准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电网规划的总体格局和要求。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