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在光伏新能源领域不走规模效应之路,走的是“技术效应”差异化之路。”日前,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光伏新能源企业都无法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老路,有的走进了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的“传统化怪圈”。
国内也有光伏业内人士对“传统化怪圈”表示出了担忧。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表示,去年以来,随着国内装机市场启动、市场回暖,突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变化,造成之前被关停的光伏企业趁机“死灰复燃”,为光伏产品再次产能过剩留下了温床,光伏市场有重回无序竞争的隐患。
Solarbuzz(太阳能光电专业研究与咨询机构)分析师韩启明也认为,随着国内光伏企业闲置产能的复产,产业将面临阶段性结构矛盾以及市场供需压力。
除了要面对变化的市场,中国光伏企业还要应对来自欧美国家的“双反”。中国的光伏只有不断进行优胜劣汰和技术升级,以此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抗压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尤其是经历了去年的行业“低谷”,国内的光伏行业都在寻求突破之路。
据悉,3月21日,为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青海省将组建依托多家企业的开放共享的青海光伏产业科研中心。
另外,江苏省常州市作为全国光伏产业一大集中地,除了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外,还就实际发展情况寻求在产业规模和延伸、营销模式等方面的综合突破。常州高新区光伏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赵昊表示,将积极抢抓行业重整机遇,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为抓手,寻求四大突破。
未来中国光伏企业需以走技术之路为依托,实现产业规模和延伸、营销模式等综合突破,依托国内广阔的大市场,逐渐走出寒冬迎来中国光伏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