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将吉林省风电与规划开发的蒙东火电按照合理比例打捆外送至华北电网,实现“北电南送”。
记者:目前出现的雾霾问题,与我国能源结构有着怎样的关系?
闫少俊:雾霾在全国呈蔓延扩散态势,除京津冀地区外,中东部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面积、长时间雾霾天气,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两会前夕,发生在北京的雾霾,许多代表和委员更是感受深刻。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社科院此前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中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大气污染物逐年增加,主要源于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及地面灰尘等。
其中,我国东中部地区雾霾问题尤为突出,与当地大规模集中建设火电不无关系。雾霾严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火电装机分别超过1.3亿、1.4亿千瓦,单位国土面积火电装机分别是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单位面积的大气污染排放都在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记者:在能源结构调整、治理雾霾的过程中,电网企业能发挥哪些作用?
闫少俊: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抓紧完善大气治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三大措施,第一条便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跨区送电包括利用特高压、超高压等送电方式,利用特高压输电方式解决雾霾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共识。
由于长期追求电力就地平衡,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输电比重偏低,结构失调,能源供应链非常脆弱。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发展方式和局部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型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实现“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推动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记者:实施跨区输电、电能替代将使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闫少俊:特高压工程投运以来,累计输电超过1445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标煤4913万吨。2013年特高压消纳清洁能源503亿千瓦时,替代标煤17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47万吨。2013年迎峰度夏期间,多地负荷连创历史新高,特高压大电网充分发挥优化配置资源作用,输电量同比增长119%,有力缓解了供需紧张矛盾。去年,特高压送华东地区电量占其总外受电量的比例达到64%。
发展特高压电网,以输电替代输煤,提高外来电比例,可以显著改善东中部地区大气状况。预计到2015年、2017年、2020年,跨区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2.9亿、4.5亿千瓦,向东中部地区输送电量0.74万亿、1.18万亿、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电煤消耗3.4亿、5.4亿、8.5亿吨,东中部地区PM2.5排放分别比2010年降低9.4%、15.8%、22.6%。
记者:吉林风电资源丰富,如何让绿色电能在治理雾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闫少俊:吉林省风能蕴藏量巨大,是全国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吉林省风电自“十一五”以来发展迅猛,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一度达到82.7%。截至2013年年底,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377.43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由2005年的0.78%上升到19.42%,风电已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
但是,由于吉林省用电负荷小,电源装机容量大,电力供大于求形势严重,风电消纳能力十分有限。随着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风电机组年运行小时数已经由2008年2163小时降至2013年1653小时,风电的消纳外送问题已成为制约吉林省风电发展的瓶颈。预计到2015年吉林省风电装机规划达到685万千瓦,最大电力仅为1191万千瓦,吉林省自身风电消纳能力远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需求,届时将有大量富余风电,迫切需要将富余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因此,必须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此外,吉林省超过80%的风资源分布在白城和松原地区,松白地区紧邻内蒙古东部地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霍林河煤电基地、赤峰(锡盟)煤电基地将陆续开发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将吉林省风电与规划开发的蒙东火电按照合理比例打捆外送至华北电网,实现“北电南送”。由此可大幅提高线路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显著降低风电带来的调峰压力,将极大地促进吉林省风电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