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山大
从“上大压小”到“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再到重点控制区将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政府出台了愈来愈严厉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
在最严标准的“高压”之下,企业达标并不容易,火电厂在节能减排上面临着多重困难,其中资金问题是最大难题。
除了购买设备、相关设施改造的一次性投入以及设备升级改造以后,相应的配套设施都需要进行增容改造,厂用电、煤耗都将增加,运行成本会大幅提升。
“脱硝补贴8厘钱/千瓦时肯定是不够。”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般30万机组的脱硝成本要在1.2分~1.5分/千瓦时左右,成本补偿缺口最高达到0.7分/千瓦时。加装烟气脱硝装置后,厂用电平均增加约0.2个百分点,相应的材料、人工成本也会增加,目前8厘/千瓦时的脱硝电价难以弥补成本。
“压”出来的产业
高压之下,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到2013年底,烟气脱硝机组占全国现役火电机组容量上升到一半左右。2013年,仅五大发电央企完成脱硝脱硫改造工程的机组就接近500台。眼下,距离7月1日要完成“全方位改造”还剩四个月时间,众多火电企业丝毫不敢懈怠。
市场的微妙之处在于,一个行业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却能成就另一个行业的崛起。
据环保专家测算,仅脱硝改造一项而言,按照每千瓦100—120元的造价,就有超过800亿的市场容量。如此庞大的市场待分食,一时间国内成立数百家的脱硫脱硝公司。作为被改造主体的五大发电集团也竞相成立相关服务公司,并很快完成了从设备生产、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布局。
FID对监测数据测算:2014年火电改造任务约2.8亿千瓦,电力行业在2014年提前完成“十二五”电力行业减排任务。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内已运行和新建火电机组全部安装烟气脱硝设施。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截至2014年7月,火电厂脱硝设备基本要改造完毕。
脱硝工程或遇高峰
虽然“五大发电集团”占据了主流的市场,但外围可供其他环保企业做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由于过往两年催化剂供需矛盾明显,相关厂家纷纷成立。
国内脱硝催化剂总产能约15万m³,若从“十二五”脱硝机组目标测算,2年内催化剂新增需求就达65万m3,存在较大产能缺口。我国脱硝催化剂还依赖进口,主要有德国ARGILLON、日本BHK、韩国SK、美国CORMTEH、丹麦TOPSOE、奥地利CERAM等国公司。
据了解,预计到2015年,我国火电脱硫机组将达到100%,烟气脱硝机组将达到50%。目前火电机组脱硫率已达90%,未来火电脱硫的市场空间主要是脱硫改造和运营。未来2年脱硫改造将进入高峰期。目前全国已签订火电脱硫特许经营合同的机组容量占比仅约12.5%,特许运营是火电脱硫行业的新增长点。未来2年火电脱硝要从目前的30%上升至50%,脱硝工程建设将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