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耗量减少1个百分点,意味着清洁能源消费量必须增长150%
谁都知道减煤的正确性,但另一个事实是:煤炭消耗量想要减少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清洁能源消费量必须增长150%。
尽管中央及地方纷纷许下宏伟的绿色愿景,但在没有找到理想的替代品和在支撑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减煤难于上青天。
有意规避控总量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政府会主动加压,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确定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9%,而去年实际下降了3.7%,这意味着要减少2.2亿吨煤炭消耗。
“总量摆在那里,不减煤,一切治霾办法都不生效。”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10条措施,力争在5年内,改善全国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计划》明确规定,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则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随之,全国多地区频出“禁煤令”。比如,南京市提出,3年内压减煤耗1724万吨,2015年全市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在3240万吨以内。
2014年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再次提出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
减煤任务最终还是要分解到各地方,但笔者在梳理时发现,尽管2014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大气污染治理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但仅有宁夏明确了年内减少220万吨标准煤消耗量的目标。
从全国来看,能源总量控制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或者说没有强制性。
林伯强则认为,这是有意的规避,之所以不提,恰恰是因为“不敢说,没有底气”。
不用煤用什么
即使一些地区尤其是煤炭消费量较大的地区亮出了减煤的目标,但林伯强觉得,拿什么替代减掉的煤,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办法回答。
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3.7%,2014年,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位省发改委官员表示:“一方面,从地方角度出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另一方面,煤炭消费不能硬减,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或者结构调整,这些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如果突然间就提出要少用多少煤炭,最终造成的结果肯定是拉闸停电。”
减少煤炭2.2亿吨,拿什么来替代?
在各地区已经出台的减煤方案中,煤改气、煤改电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河北省的对策是,一方面出台新的燃气发电标杆电价,对天然气利用、燃煤锅炉煤改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预计到2017年,北京市工业累计压减燃煤200万吨。2012年,全市工业用煤约为430万吨,也就是说,5年内工业用煤要减少近一半。
天津市提出,在2017年之前,行政辖区内钢铁产能削减至2000万吨以内,净削减煤炭消费量1000万吨,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外购电所占份额争取达到三分之一。
“外电入鲁”是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行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之一。目前,山东每年接收省外来电750千瓦,2017年预计达到2500千瓦,2020年达到3200千瓦以上。
但煤改气和煤改电措施,除了“气源”难以保证之外,成本提高也是主要困难。
据媒体报道,保定市一家年利润200多万元的小型纸制品厂,过去烧煤一个月的成本是6000元,而煤改气后,一天的开销就要2200元。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是各个地区普遍提出的政策,但是目前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太小,只有2%至3%。林伯强表示,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6%,也就是说,煤炭消费减少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清洁能源消费必须增加150%。
“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用西部的电替代煤,先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雾霾问题解决,但代价是西部污染,因为煤炭消费总量没有减少;另外一个是发展核电,因为这是唯一和煤炭价格差不多的清洁能源,同时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其他能源。”林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