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湖北能源现状是怎样的?中部地区雾霾与能源消费结构有关吗?
尹正民:“资源匮乏、需求旺盛、缺口较大”是湖北能源的显著特点。湖北的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高达63.5%,而电力消费占比仅为13.1%。大量燃煤直接消费严重污染了环境,据统计,全省PM2.5的50%~60%来自燃煤排放,20%左右来自机动车排放。
按照湖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3.7万吨、58.6万吨以内。而预计到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电力缺额近2000万千瓦。如仅依靠建设火电来满足电力缺额,届时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9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0万吨,使得PM2.5等环境问题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目标将难以实现。
湖北能源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能源战略下的思维模式,既要保障供给,又要清洁低碳,通过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战略,促进新能源蓬勃发展,打出电力“组合拳”,推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清洁化。
特高压跨区输电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湖北电网作为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在2009年率先“吃螃蟹”,建成世界首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湖北新增北方火电3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电煤700余万吨,相当于“支援”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工程已安全运行5年,累计输送电量415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达572万千瓦,有效缓解了湖北电网缺电局面。
记者: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电网企业将如何行动?
尹正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尽快解决我国严重雾霾天气问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能源消费新理念,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
湖北省电力公司将在城市集中供暖、商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电能替代工程。在居民生活领域积极推广 “家庭电气化”,在城郊接合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煤(气)改电”。结合全省电气化铁路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积极助力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力争2014年通过实施电能替代,推广热泵应用面积75万平方米,电力蓄能设备容量4万千瓦,增加用电容量80万千伏安,实现电能替代电量20亿千瓦时,并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逐步到位,到2020年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30亿千瓦时,最终使得城市雾霾明显改善,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记者:治理雾霾也呼唤清洁能源先行,湖北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前景怎样?
尹正民: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的新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也是电网企业当前的重点工作。2013年,湖北生物质、垃圾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3%、18.4%、113%、300%,全省已建成并网清洁能源电厂47座,装机总容量为85.38万千瓦,当年发电量26.57亿千瓦时,湖北能源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
湖北省电力公司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运行,近两年,公司已投资2.3亿元,为16座清洁能源电厂配套建设上网线路237.3千米,确保新能源项目 “发得出”、“用得上”。公司还从规划引导、电网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为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便利条件,全力保障新能源项目建成后能及时上网、全额收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