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煤鄂能化公司建设生产侧记

2014-02-27 08:31:24 中国煤炭报   作者: 珺莹 殷丹丹  

2月13日上午,位于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鄂能化公司)图克大化肥项目的厂区里,不当班的工人顶着风雪,自发地在清理厂区积雪。

在包装车间里,一袋袋的尿素(见下图)被打包封口后,由皮带送到库房中,再由等待在那里的叉车搬到运输车上,从厂区送到附近的火车站,发往全国各地。

据中煤鄂能化公司总经理李晓东介绍,图克大化肥项目设计年产能为合成氨200万吨、尿素350万吨,同时年产4亿立方米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95亿元,建成后可年产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75万吨。

2月1日23时,图克大化肥项目一期工程生产流程全部打通,生产出合格的“中煤牌”大颗粒尿素产品。

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一直坚持‘事先算赢’的经营理念,推行精益管理,重视控制投资,大到设计方案,小到设备零件,都做到最好用、最实用、最省钱。”李晓东说。

最初,由外包设计院设计的尿素库房规划为面积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3亿元。在研讨时,中煤鄂能化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在设计院的库房设计中,包括了散装库房的建设。而散装库房主要是针对沿海地区的煤化工工厂,它们的产品往往直接在码头装船,然后在船上打包。而图克大化肥项目的产品则是直接打包后,通过铁路运输,散装库房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为此,中煤鄂能化公司与设计院反复商讨,又邀请多方专家论证。最后,将散装库房改为成品库房,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库房面积增至16万平方米。

“这样做,增加的不仅仅是储存容量,而且当出现产品积压的情况时,大库房的应急能力更强。”该公司项目控制部经理马路宏说。

李晓东告诉记者,鄂能化公司作为中煤集团在蒙陕基地独资建设的首个投产的煤化工项目,在成立之初就很重视整体布局,合理控制投资。中煤集团遵循“主客观最佳结合”的工程哲学,防止标准过剩、质量过剩。在这一理念的带动下,该公司坚持推行“事先算赢”理念,提出严格控制试车费用;并建立生产经营期的成本核算及管理体系,制定消耗定额和考核标准。

有专业细致的规划要求,才能更省时

从规划项目到一期项目完工,中煤鄂能化公司用了二十六个月。

按照最初的规划是三十个月。相关专家听了,纷纷表示时间太短。有的甚至表示,这样规模的项目,最少要三年到三年半才能建成,“两年半,太异想天开了”。

在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后,专家团再次被请来。进行试车前最后的检查时,有的专家表示“太不可思议了”。

因为规划工期短,在招投标时遇到了很大困难,谈判时所有中标方都对工期提出质疑。

“因为我们提供的设计规划十分详细,包括工艺技术、流程设计、设备配置、可选的厂商、型号等等,这些能逐个解决承包商提出的影响建设工期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问题。”马路宏说。

工程承包商直言,正是因为通过他们列出的单子,看到该公司对整个煤化工行业和设备的了解程度,再加上诸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加入,才愿意接受缩短工期的挑战。

在工程设计建设中,为了做到“依托合作对象,不依赖合作对象,以我为主”,该公司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他们从兄弟单位抽借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成立项目团队,对相关厂商和产品进行了前期调研。

为了确保规划合理可行,2011年3月,中煤鄂能化公司派出一个专业团队,到相关厂家进行了十多天的驻厂考察、论证。

说干就干,这个团队执行力很强

“我们能够有效控制投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期工程,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 中煤鄂能化公司党委书记宁秋实说。

据悉,该公司领导班子很少离开现场,平时办公室的门也是敞开的,员工随时能找到他们反映问题,提出意见。

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崔伟兵说,有个车间主任,在试车成功前一个多星期都没出车间。试车后他笑着说:“总算可以洗澡了,这回不用被他们嫌弃有个一身馊味的主任了。”那一刻,崔伟兵又想笑,又心酸。

“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负责人和技术员在车间蹲上三四十天是常有的事。”宁秋实说,他们曾有过大年初四在工厂手工码垛的经历。

当天夜里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到27摄氏度,库房的码垛机因为气温太低“罢工”了。没有码垛机,生产出来的尿素只能胡乱地堆在传送口。为了不影响生产,该公司决定组织不当班的工人进行人工码垛。当时不当班的一百多名工人,几乎全部跑到库房帮忙,连供水车间的两名女工都赶来帮忙。

在图克化肥项目的建设、运行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撵都撵不走”的人。试车前,气化车间的曹文旭和张峰在车间守了一天一夜。车间主任让他们回去休息,他俩怎么也不肯。张峰说:“如果现在走,开车了,我就学不到经验了。”

宁秋实透露,今年过年期间,仍有五百多名工人坚守在生产一线,吃住在厂区现场。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中煤,鄂能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