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293,同比下降21.7%,首次降到0.3以下。
好消息,人们不陌生。近几年煤矿安全的成绩单一向不错。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前些年降至1以下,2012年降至0.5以下,到如今降至0.3以下,看似自然,实则艰难。
降幅越大,再降的难度越大,就如同从海绵里挤水,不使大力不行,不抓要害使对巧力更不行。
赶上煤市萧条,企业“亏”声一片。利益面前看安全,顾不上的、不想管的、宁可铤而走险的,都冒了出来……头脑中的神经若放松一点点,行动上早已走出十万八千里,其结果更是灾难性的。能不能防得住,是个大考验。顶住了,不容易。
总结经验,有很多。最关键的也最简单:心里愿意抓,知道该抓啥。
“七寸”在哪儿?
记者到一家企业采访,听一线的班前会。班长每天抽查一个人,说说自己岗位有哪些危险源。对答很流畅。可折叠的危险源辨识卡,送了记者一套,每个工种十余条,打开一串串,携带方面。
对工人来说,遵章守纪已是工作习惯。2013年前10个月,这家企业无事故,企业不愿多说。11月,一个外委工程的施工人员出了事,企业感觉压力很大,没面子,挺丢人。
如今,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说到安全,教训深刻汲取,成绩不愿多提。这一则说明煤矿安全工作的艰巨和复杂,二则说明安全管理在企业核心工作中的分量。
但到了小煤矿,情况又不同。假密闭、盗采、违规用工……有的甚至乱得超乎想象。这个参差不齐的大摊子,该怎么管?
用事故教训倒逼,总结共性规律。
2013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总局令的方式下发《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188个字,从上百条法律规章中总结提炼,涵盖证照、采界、通风、瓦斯、水患、设备、人员,条条都是制约煤矿安全的关键要素。随后,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组织调研,起草了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条措施,上报国务院,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下发。二者称为“双七条”。
“双七条”一出台,便受到各煤矿矿长、职工以及遇难矿工家属的关注。大家纷纷发表倡议书、建议信。各地政府、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沉下身子宣贯,督促矿长严格落实。
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与50名矿长谈心时说得好:“我们不要带血的GDP,不要带血的煤炭产量。煤矿安全红线的细化和具体化,就是‘双七条’。”
国有大矿积极践行。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把《七条规定》层层分解,第一条、第二条由集团生产技术处负责,第三条、第四条由通防处负责,第五条由地质测量处负责,第六条由机电处负责,第七条由安监局、人力资源处负责,真抓落实,不到1个月,查出780多个问题,对有关人员罚款5万元。
西南的小煤矿问题仍存。该贴的宣传资料倒是都贴了,但细一查,矿领导带班下井的公示还是去年的;井下采掘头面密集布置,串联通风;避难硐室内的灭火器早过期了。
再看2013年煤矿事故多发的省份,贵州、重庆、湖南、四川……跑不出“双七条”落实不力的地方。甚至更离谱的,重庆“3·21”北碚区金茂煤业公司煤与瓦斯突出较大事故,就发生在矿长签订承诺书的第二天。
怎么办?
2013年8月27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区县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这50个区县产煤量不足全国772个产煤区县的十分之一,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了总量的四分之一、重特大事故起数占了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在2013年11月21日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上,国家安监总局正式宣布启动50个重点县煤矿安全攻坚战,力争到2015年底,50个重点县煤矿死亡人数比前五年(2008年至2012年)平均死亡人数下降50%以上。
安全账就是经济账
吉林不算产煤大省,但在2013年上半年却因煤矿事故成为焦点。八宝煤业“3·29”、“4·1”瓦斯爆炸事故,和龙市庆兴煤矿“4·20”瓦斯爆炸事故,短短23天内,百余人死伤。
据称,工人二次冒险下井,是为了抢救设备,减少损失。可结果呢?除普通矿工外,八宝煤业副总以上15位领导有8人或遇难、或受伤、或被刑拘,21名救援队员丧生。这是人员损失。若算经济损失,以亿元计,三年也补不回来。
安全账就是经济账。
2013年煤炭市场行情不好,前10个月大型煤炭企业33家亏损,小煤矿关停无数。湖北宜昌依然提出,绝不能因为困难而降低安全标准。湖北第一产煤大县远安县明文规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县安监局局长每周下井不少于1次,县安监局分管副局长每周下井不少于2次,乡镇长、党委书记每月下井不少于1次,分管副乡镇长每周下井不少于2次。县委、县政府明确表态,抓煤矿安全,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
安全生产环境好,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留得住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福建煤电股份公司铜锣坪矿2013年采掘一线职工稳定率达到96%,同比提升了5个至6个百分点。工人说:“通风系统改了,井下温度降了,见领导多了,都是好变化,谁对咱负责,咱心里明白。”
再看煤炭企业抓了一整年的成本管理。上机械装备,减人提效;不采高突矿井、突出头面,强调经济技术一体化;重视人均工效,取消超产奖……哪一项不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
安全与生产并无矛盾。算好安全账,就是算好经济效益账、清洁利用账、企业形象账、健康发展账。
明白这个道理,展望新一年,海绵里的水还可以再挤,煤矿的事故还可以再降,换回鲜活的生命和更多家庭的幸福,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