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海外权益矿,既能满足自身的采购需求,也能有效应对铁矿石的价格波动风险。过去十几年日韩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拥有大量的海外权益矿。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钢厂也开始投资海外权益矿,很多人对海外权益矿寄予厚望。
2013年9月份,中国冶金矿山协会秘书长刘效良在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在境外铁矿石资源开发6、7年过去了,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建成投产,大多数还在前期准备阶段,最终能否实现开发很难说。
目前,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铁矿石项目资源量达到987.2亿吨,规划规模超过5亿吨,权益矿量达到2.7亿吨。但截至目前,已经投产的矿山项目仅有13个,实际形成的权益矿成品矿年供应量仅62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3%,这与日本、欧洲等国的50%以上相比,差距巨大。
中国企业在境外大部分购买铁矿石矿权,多数项目需要开展大量前期勘探、选矿、可行性研究、环评工作,项目前期要投入很多准备工作。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普遍问题,包括水、电、铁路、港口等,一些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要远高于矿石生产环节的投资。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上述项目开采成本不断推升。而在铁矿石整体供应逐步宽松并向供大于求转变的背景下,部分项目不得不面临“投产即亏损”的尴尬局面。
中信泰富的澳矿项目是最典型的例子。位于西澳北部的中澳铁矿是澳洲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设计年产量为2400万吨。中信泰富于2006年向Mineralogy收购了位于西澳大利亚的该项目,预算33.19亿美元,计划投产时间定于2009年7月。不过,随后该项目投产时间不断延期,成本也随之增加。2013年12月,中信泰富中澳铁矿的第一条生产线终于开始运营,这比原定计划推迟了4年,同时超支数十亿美元。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在海外铁矿石方面的投资仅有100亿美元左右。事实上,目前只有很少的投资项目已经开始投产,因为许多项目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要高于对铁矿资源开采的投资。在过去的几年,中冶集团因投资超支而退出了西澳30亿美元的磁铁矿项目,而中钢公司因铁矿石输送的基础设施能力不足而搁置了位于同一地区的20亿美元的铁矿石投资项目。
目前澳矿的成本每吨在30-40美元,如果成本吨价为50-60美元,仍然有利可图。而这类资源国内企业很难拿到。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信泰富在西澳项目上的成本价格已经达到每吨100美元,再加上运输费用和澳元波动,运回来也毫无成本优势。亏不亏都要开采,非常尴尬。
所以,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国的海外权益矿生产成本远高于三大矿业巨头,不但没有成为抑制矿价的砝码,反倒成了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