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发展可再生能源 建设美丽中国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仲颖



2013-12-23 13:28:21 光伏产业观察

9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光伏大会(CPVC13)如期召开,会上发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演讲中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倡导各界人士凝结对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的共识判断,并呼吁大家对制约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思考。

作为专家学者,王仲颖长期从事于常规能源的政策研究、能源供需分析,以及能源供应模型的研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分析,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商业化的推广研究工作。主要参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省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立法和可再生能源商业化推广的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工作。本文,王仲颖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轨迹和前路,光伏产业低潮中的希望进行了解读。

地球化石能源枯竭之日

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依然是主体,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从资源特点来看,这些传统化石能源属于地下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王仲颖介绍,美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思想家、能源经济专家,里夫金先生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美国著名的经济分析专家莱特纳工作组建立了一个工作模型,对美国1900-1980年间的能源效率的变化进行跟踪分析,用热动态效率计算方法,全社会作为一个系统,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持续稳定增长,从2.5%增至12.3%,1980年之后到现在基本稳定在14%左右,也就是说,从1980年到今天,过去三十多年的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美国所使用的能源的86%都被浪费了。同时,据统计,2010年美国空气和水污染以及非再生资源消耗的成本大约是4.5万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4%,1950年这一比例只有17%。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必须以燃烧的方式或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原有形态才能实现,14%是正能量,86%基本上是以污染的形式排放掉了,如果采取所谓的清洁生产方式回收这86%的污染,其代价将是巨大的,这种代价完全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清洁的能源并重塑我们的能源系统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在人类不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化石能源的时候,为什么不更多的将这种能源留给后代。"王仲颖感慨。

可再生能源来自于太阳,没有太阳照射就没有可再生能源。王仲颖指出,我们利用可再生能源,尽管利用效率也不高,但没有利用上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还是以原有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上。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例,其实现方式是物理或机械转化模式,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没有捕获到的风和阳光还是以其原有的形式存在和流逝了,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中发生了两次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了煤,发明了蒸汽机,产生了机器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了电,导致了电气革命,电的便捷使人类的现代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王仲颖说,"我的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仍然是要解决用电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的电力问题。" 每次新能源系统的出现都会极大地改变全球的生产和生活,催生出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而即将到来的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民主化,将形成水平分布和网络扩散式的合作性能源开发与使用架构,从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使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可再生能源与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需要强劲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支撑。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生产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王仲颖指出,美丽中国是人民心中的梦想还是生活中的现实,取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今天的中国环境保护比能源获取更重要,能源结构调整比经济转型更迫切。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为突出。王仲颖介绍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66.2%,也就是34.3亿吨的煤炭,意味着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我国消费了全球一年50%的煤炭产量,这种以煤炭为主的高比例化石能源结构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我们作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非常大。2012年的CO2排放量已超过80亿吨,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基本与GDP同速。我们做一个假设,以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为基数,到2050年,在未来的40年内,我们假设一个最低标准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1.5%,即使我们的经济结构再优化,我们的经济实力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到2050年,如果我们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0%来清洁能源,70%来自化石能源并且以煤为主,届时中国的CO2排放量要超过100亿吨。"那样的话我们就非常被动,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空间。"王仲颖感慨。

目前,我国制定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应该明确提出控制并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国家战略。从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根本途径是要找到新的、清洁的替代能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水电、风电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今后一段时期,可再生能源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将快速提高。我国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将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9.5%以上,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超过15%。随着发展条件的改善,可再生能源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展望2050年,中国有望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65%至70%将来自清洁能源;终端能源消费的80%至90%将来自于电力,而其中80%至90%的电力将来自清洁能源。只有能源使用和环境和谐发展了,'美丽中国'才会实现。"王仲颖表示。

中国光伏产业干系重大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够单纯局限于国内能源供需领域,而是涉及全球产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统筹决策的复杂问题。光伏产业一方面具备传统能源行业大规模开发、巨量市场需求和密集资金推动的普遍发展形态;另一方面又兼具绿色、高科技特征。历经近十年高速发展,我们光伏产业在让全社会看到新兴产业强劲增长和光明未来的同时,也呈现出当下内忧外患,增长乏力的状况。

当前,大力推广光伏分布式发电应用,已成为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共识。实际上,由于我国近期对于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加大,在很多地方,家庭式的光伏发电已经屡见不鲜,并且很多已经并网运营。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相关意见,为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王仲颖认为,能够捋顺并网,这是一个很好的进展。

不过在在谈到居民光伏屋顶电站时,王仲颖还是指出了很多问题所在,"居民屋顶光伏电站的大面积出现还需要更合适的环境。目前来看,成本和收益比较,个人屋顶的光伏电站在经济上并不合算,收回成本要很长时间。对一般家庭来讲,没有动力去安装分布式电源。国家鼓励包括家庭在内的组织单位发展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政策都非常好,但是还没有真正落地,具体执行层面的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

记者留意到,北京首个光伏屋顶电站安装用户遇到的尴尬,正如王仲颖所言。2012年12月,家住北京首家居民光伏屋顶电站顺利并入国家电网,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行,共发电发电1200度,不过在电费结算环节却出现了不少麻烦。在目前国家法规中,售电企业仍然是受到管制的行业。自然人虽然可以利用自家屋顶光伏发电,但因自然人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因此向国家电网卖电受阻,所以分布式发电人普遍化仍需相关配套法律体系使其在操作中继续完善。

王仲颖同时还谈到,现代建筑屋顶的平面空间是弥足珍贵的稀缺资源,并不能等同于荒漠中可以任意规划的电池板阵列。屋顶电站的设计,电池板要求整齐、划一、向阳而不可以有局部遮挡,否则,不均衡产电会严重降低效率乃至损坏组件。另外,先进的光伏电池技术应用之后,应该能把电池应用和建筑装饰融合在一起,既能装饰又能做到能量转换。对于安装屋顶光伏电站的居民来讲,没有合理地规划与规定作指导,势必会在建筑的合理性、产权等环节上出现问题。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国家支持光伏业的态度空前坚决,可以预想会陆续有更多光伏业利好政策出台;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业又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尴尬的境地。欧盟对华"双反"落地,出口市场的结构面临巨大调整。

不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市场自身的消费潜力还远未被挖掘出来。新能源的使用,意味着全社会都要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作出改变,并为之付出代价。传统能源从生产到消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备的体系,可再生能源想要突出重围,会遇到很多有形和无形的"门槛"。能源是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再生能源如何布局落子,需要高超智慧和前瞻眼光,需要智者。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