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重庆市发改委召开发布会透露,重庆正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力争今年完成第一笔交易。此外,在重庆试点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纳入森林碳汇交易。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批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等五省两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事实上,重庆并不是第一个启动碳排放交易的城市。3月28日,北京首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600余家企业和单位强制纳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方案现已编制完成,计划近期上报国家审批。”重庆市发改委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董晓川称,重庆碳交易的试点企业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
两省五市陆续正常展开试点工作,均表示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广东也将于明年全面开展碳排放交易,将国家分配的2015年全省碳排放量下降到18%的目标分解为四个阶段执行。分别是2011年开展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做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期准备;2013年探索开展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2014年全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建立省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2015年深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十三五”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思路。
南都记者采访获悉,多数钢厂、铝厂对此情况还不了解。但有关大型企业表示碳排放交易是一个必然过程,同时期待中国能够完善碳排放交易的标准和制度,以及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由于碳排放交易与经济、金融较为密切,前景十分可观。“目前社会对这个碳排放交易的主流看法是既怀疑、又担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企业角度看,对碳排放交易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其次金融机构对碳排放权惜售表示担忧;第三政府对相关交易核查及监督机制尚未完善。”侯宇轩表示。
针对目前中国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法规,多数地区自主安排等现状,卓创资讯分析师吕斌对南都记者说,预期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将于明后年展开。前景被普遍看好,理由是碳排放交易可市场预期会推动相关的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