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2014年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暨煤炭交易会12月12日在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召开,煤电新一轮年度合同谈判正式开启。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煤电双方将围绕新的定价及交易方式、合同执行情况等展开博弈。
事实上,早在此之前,煤炭企业就已通过多周的涨价为谈判争夺话语权,而电力企业的谈判筹码则是进口煤。与往年相比,为了缓解市场波动过大的影响,今年的定价方式或将有所改变。构建和谐稳定的煤电关系,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大局。在经历了交锋与改革之后,电煤市场化依然在路上。
铁路运力篇运力还会是制约因素吗
煤电企业有一个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那就是铁路运力。据悉,目前铁路运力依然在左右着山西、陕西的电煤合同兑现率。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电煤并轨之前,铁路的电煤运力相对紧张,请车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电双方的合作。所以每年的重点合同煤的签订,其实也就是为了保证运力的需要。电煤并轨及铁路放开特别是供求关系改变之后,铁路煤炭运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比之前要好得多。与此同时,由于电煤运输的收益较低,铁路企业更愿意加大利润率更高的非煤货物(白货)的运输,这也导致部分电煤运力被挤占。
记者在某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点用户交易专场会上发现,铁路运力成了煤电企业双方就年度电煤合同谈判的焦点之一。
与会的湖北企业代表谈到,该公司山西电煤用量占到公司年耗煤的近四分之一,但是受制于铁路运力,企业2013年所需的电煤并没有兑现,预定的运力也没有兑现。
而煤炭企业代表则略带歉意地解释今年没有兑现的客观理由,比如太原铁路局、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的回空车太多,造成运力不够等。该人士随即提出,目前商洽签订的合同量只是一个基数,只要条件成熟,运力问题就会随之解决,而煤炭供应更是不成问题;同时,其所在公司今后要发展海进江业务,以满足电厂的电煤需求。
12月14日下午,在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举行的年度重点用户座谈会上,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副总经理王松涛表示,“2014年公司更加需要铁路部门的支持”。
就此,郑州铁路局的代表表示,“今年安全畅通的压力比较大”。太原铁路局运输处处长管祥则对此回应说,太原铁路局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见,同时结合该局的实际运力情况把用户的合同进行梳理,衔接好运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山西煤炭发往郑州铁路局较为困难的原因在于 近距离运输不经济,所以宁愿发远而不愿发近。另外,各个铁路局之间的运力衔接也存在一些问题。
山西局部地区的铁路运力紧张成了煤电双方的共识。记者注意到,在12月15日下午举行的临汾区域煤炭交易专场会上,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岳普煜特别强调了临汾“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在全省乃至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也浓墨重彩地介绍临汾“十分明显的”的交通优势:“公路里程排全省第一,京昆、青兰两大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临吉、霍永、吉河、大运一纵三横形成高速公路网;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侯西、侯月铁路横跨东西,连接晋豫鲁的中南铁路大大缩短了临汾通往华东、华南的运输距离……”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运煤企业“运得出、运得快”。
据有关部门预计,根据2013、2014年铁路新线和既有线路改造的推进进度以及大秦线运输能力基本饱和的情况来看,2014年铁路煤炭运力增长有限。
政府监管篇电煤放开之后政府应该做什么
“放手之后,政府应该做什么?”在此次太原交易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过,10月15日,记者在与一位电力人士交流时,她如此问道。
她所在的公司今年和煤炭企业签订的合同数量基本和去年没有大的变化,价格参照现行的环渤海指数来定,但后续执行的数量及价格则仍由当时的市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尽管如此,她仍旧感觉有些不痛快,“因为目前的环渤海指数正在被神华、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所左右,不说操控,至少也有这方面的嫌疑”。
分析人士王云称,从6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三个月内,神华、中煤等大企业上演了一场震撼整个煤市的“拼跌”价格战,仅仅三个月时间里,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下降了50元/吨,价格不但跌至600元/吨的盈亏平衡点以下,而且达到515元/吨煤企严重亏损的“割肉价”。
而从10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又被神华等企业迅速拉高。这被一位煤炭界人士称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这种“积极变化”的人为痕迹却过于明显。最新周期(2013年12月4日至12月10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08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上涨了14元/吨。如此,环渤海指数已经连涨九周,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涨幅达到78元/吨,且涨幅持续扩大,直到最近一周才收窄。
王云说,环渤海指数的出台是经过加权计算后产生的,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下调价格后,环指也要根据交易做相应变化,“这就造成了环渤海煤价和神华等大型煤企挂牌价格互相轮换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就此,前述电力人士呼吁,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做法都深得人心,比如电煤并轨、放开铁路运力。但是,在放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一整套可以支撑市场的配套机制。其中之一,就是确保环渤海指数的公正性,要使之能够反映真正的市场面目。
她补充说,如果听之任之,那么受损的就是所有的中小煤炭企业以及电力企业,受益的则仅仅是几家大型煤炭企业,这样并不利于煤电行业的发展。所以,“博弈的不是煤电双方,而是煤炭行业内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只有行业内部存在竞争博弈,才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行业生态。”
供需机制篇煤电双方探索共赢的长协机制
连日来,煤炭企业组织了多场重点客户座谈会,除了在交易中心举办之外,更多的是在场外与电力企业洽谈。
记者了解到,从12月14日到16日,晋能有限公司已经举办了多场座谈会,先后与华电、浙能、国电、中石化自备电厂、华润、皖能等10多家公司进行了闭门座谈,详细沟通电煤衔接信息。
12月15日,已经有电力企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网站上开始对供方交易商的合同予以确认或应单。不过,更多合同尚待确认。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尚无法披露具体的数据。
据悉,很多合同都是按照现行的市场销售价格签订了年度数量,但在合同条款中增加了随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结算的条款,相当于随行就市。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2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产运需衔接机制,支持供需双方签订2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记者在参加一场双方的座谈会时注意到,与合同的数量、价格相比,煤电双方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共赢的长协机制。
业内人士说,长协合同并不好签,原因在于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如果按照之前的价格执行,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反之,如果不执行的话,违约方很难在对方面前抬得起头来。今年初,曾经有一家火电厂与煤矿签订了定量又定价的一年期合同,但后来煤价下跌太快,无论执行与否,双方都很尴尬。
在本次交易会上,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曾经提出了三种解决思路,一是随行就市,二是分阶段定价,三是创立价格指数。一位电力人士对此评价颇高,认为更加灵活。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那就是在签订价格的基础上,如果波动在一定的小幅范围内,就按照合同执行,超出合同规定的幅度,则双方按比例共同承担。“如此,在短期内,有可能一方会有一定的损失,但却是在可控的风险范围之内,长期来看,双方都能达到平衡。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如果煤价波动较大,那么双方都对此负责,不会让单方面承受较大的风险。”这一观点得到了煤炭企业的认可,认为可以进一步沟通。
山西省经信委副主任冀明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煤炭价格的跳跃性变化是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正常回馈。经历了去年的波动,双方对市场的判断会更加接近市场的真实面貌,因而会更理智、更合理地处理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