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环保厅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孙鹏轩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14年1月1日起,市民每天都能在媒体上看到省内14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排名,以及包括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甚至依据标准可以算出当天各地市是不是又要接到“环保罚单”了。
昨天“天价环保罚单”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正像人们讨论中所提到的,治理空气污染不能仅靠罚,更要让环境治理成果成为决定官员考核、升迁的一种依据。虽说通过罚款能够让官员产生一定的触动,但真正让环境治理成为一种导向却还需更多的手段。从这个角度上讲,辽宁从明年开始将每日公布14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排名比“空气质量罚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急功近利的GDP排名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虚无缥缈的幸福指数排名也曾备受追捧,但对空气质量排名的却很鲜见。如今辽宁不但为14个城市定制了一份排名,这份排名还会每日都公开发布,也就是说,不但每天提醒官员注重环境问题,更是每天都在向百姓交出一份答卷。这样的排名十分具有推广价值,空气污染治理得如何,就是要让百姓看得见、有比较、可监督,才能让环境治理真正成为一种执政导向。
事实上,环境治理在我国很多地方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更是决心和导向的问题。一直以来,一些城市的管理者片面看重GDP数据,一切向GDP看齐,环保上的问题常常要为GDP数据让路,有人将这称之为“GDP导向”。
在GDP导向之下,环保部门常常是人微言轻,以至于一些本应被严格执行的环保原则,也在执行中变了形。现在雾霾治理形势逼人,更需要全新的城市理念。孙鹏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曾提到,沈阳市的铁西原来有一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要重建,当时所有部门同意了,就环保部门不同意,后来还是搬走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沈阳市铁西区的大气环境质量。雾霾当前,就是要让环保部门硬气起来,让那些应该被严格执行的环保规定能够毫无偏差地执行下去,这样的治理才会产生效果。
人们在讨论雾霾治理的时候,常常会谈及限制企业排污、改善燃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乃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若环境治理本身不成为一种导向,这一切的推行都无法得到现实的保障,容易沦为纸上谈兵。每日空气质量排名也许仅仅是个提醒,但其对管理者的环境导向的强化和对人们选择更环保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不该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