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停止争论戮力前行

2013-12-05 09:16:24 中国石油报

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开始,这项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缔约方会议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怒斥发达国家逃避责任、扭曲是非的质问,在赢得了与会代表鼓掌喝彩的同时,也成为气候谈判最经典难忘的一幕。

的确,发达国家屡次推卸历史责任,在谈判立场、出资意愿上的大幅倒退,挑战了发展中国家的底线,以致华沙会议关于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的谈判陷入僵局,代表133个发展中国家的“77国+中国”阵营代表愤而离场,以示抗议。

气候大会变成“吵架大会”,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甚至泪洒谈判现场。由于台风“海燕”已造成菲律宾人员伤亡近5000人,萨诺在大会开幕式上含泪控诉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傲慢态度。然而,萨诺的动情演说并没有触动发达国家的代表们。华沙会议虽然避免了无果收场的尴尬结局,但最终成果并未涉及资助的金额与时间,对推动今后谈判的作用微乎其微。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某个或某几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而是全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逃避的责任。然而,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国家利益、战略判断不同,气候政策又往往会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在100多个国家间达成共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气候大会逐渐陷入一个“明知谈不拢,还要继续谈”的怪圈。

从历届气候大会的谈判过程和争论焦点可以看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机制能否达成共识并顺利推进,几乎完全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态度。对于身处弱势的发展中国家,与其寄希望于气候大会,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援,不如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抢占舆论高地和道德制高点,努力履行减排义务,为未来的气候谈判赢得主动权。

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西方舆论指责的对象。但实际上,中国恰恰是华沙气候大会上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11月18日,解振华团长宣布,中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正式对外发布。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同根同源,相辅相成。无论多边谈判进展快慢,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的减排决心和行动也赢得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赞赏。

“如果不是我们,那应该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应该是何时?如果不是这里,那应该是哪里?”在去年多哈会议上,萨诺团长这番有关责任的论述受到广泛赞扬。时至今日,也许我们需要再次深思这段感性呼吁,放下偏见,停止争吵,怀揣希望,戮力前行。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