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11月22日正式挂牌,备受瞩目的“中国版”原油期货隐约传来上市的脚步声。而不论对于哪个期货品种,获得充足流动性并实现功能发挥的决定因素都不在于它的名气,要想让品种受到“小伙伴”们的青睐,市场组织者还得多花点心思。
按照之前传出的设计草案,除国内的胜利原油等以外,目前国际上还有7个中质含硫原油品种符合上海原油期货的交割标准,包括阿曼原油、阿联酋Dubai原油、俄罗斯Urals原油等。可以说这些油品的开采商和贸易商是我们首先要吸引的“小伙伴”。如今欧美原油消耗量的减少和亚太地区消耗量的稳步增长是我们吸引它们的契机,只要“游戏规则”足够吸引人,相信他们会重视大买家的分量。
不过,开采商们不会喜欢一个没有国际投资客参与的市场——这样的市场缺乏流动性且了无生趣。要想吸引专业投资者的参与,大力发展国际知名经纪机构作为会员,打通境内外市场,建立境外投资者“请进来”的渠道,恐怕应成为市场组织者的要务之一。
如果说这个任务很容易实现的话,那么我国期货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将是个中长期目标。所谓独木难成林,放眼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货品种无不出现在全面开放的市场中。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契机,但不应是终点。如果只有原油期货站上“国际平台”,境外对冲基金等机构就无法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与境内其他期交所的相关品种进行套利交易,这有可能降低其参与市场的程度,进而有可能限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境内投资机构面临着与境外投资者相反的问题,由于难以“走出去”,对于原油这一全球性的品种却只能在内地市场“单腿”走路,这对它们不公平。怕孩子吃亏而老将其拴在家里实在是要不得。不同的参与者对应不同的规则,这样的“游戏”玩起来或许不像听着那么有趣。因此,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放开和国内期市的全面对外开放亟待提上日程。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有过原油期货交易开展失败的教训,在原油期货重启脚步临近之际,市场组织者和监管者更应吸取前车之鉴、广采他山之石,让原油市场的“上海声音”能够铿锵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