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石化事故反思:城镇化与能源格局矛盾待破解

2013-11-25 08:43:00 北京商报

一场输油管线爆燃,50余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虽然在事故责任方中石化和当地政府认为,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是我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漏油为何轻易能进入市政管网?输油管道为何紧邻居民区?为何管道安检刚过就爆燃……灾难过后,我们必须反思,这场地下“火药桶”带来的城劫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

中石化:爆燃事故发生在排水暗渠

11月22日凌晨3时,当大多数青岛市民还在熟睡之中时,一场城劫已经悄然来临。当天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距此地约1公里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4日13时,这一事故已经导致52人死亡,11人失踪;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调查发现,爆燃事故发生在排水暗渠,而非输油管道,管道建于27年前,当时城市建设和现在不同,不存在瞒报情况。目前,现场次生爆燃可能性排除,原油入海口的污染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青岛市“11.22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成立了包括中石化等石油系统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内的专家组,从专业的角度深度调查这次事故,但调查结果的公布时间尚难确定。

探究

破裂管道或在此前就存安全隐患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此前官方发布的信息,东黄复线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管道起自山东省东营市,途经广饶县、寿光市、潍坊市、昌邑市、高密市、胶州市,终到青岛市黄岛区黄岛油库,全线共设置四座输油站,其中:东营首站一座,寿光、昌邑中间站两座,黄岛末站一座(在黄岛油库内),管线长度248.5公里。设计最大输油量为1000×104吨/年,2012年管道输油能达到800×104吨/年。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两次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根据公告,2011年,中石化对东黄(复)线黄岛油库的出线段改线15-16公里(南移);2012年,对东黄复线管道高密市城区段分别改线21公里和19公里。早在2011年9月进行第一次改造方案公告时,项目建设方和环评方曾表示“更改管道走向后,彻底解决安全隐患”。此后,官方并没有说明两次改造的具体完成情况,事发后据媒体报道,东黄复线改线工程部分标段的环评工作还在进行当中,至今未能正式动工。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石化事故,城镇化,能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