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物价还是实体经济增长,10月份宏观数据都显露平稳的特征。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达3.2%,创下8个月以来的新高。虽然符合市场预期,但节后蔬菜和鲜果价格出现了下降,对冲了肉类价格上涨,使得10月食品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当月CPI环比仅上涨0.5%。
尽管CPI上升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但在PPI上,由于终端需求未见明显回升,10月的P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5%,从需求面形成了对物价上升的抑制力。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进入冬季后,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加之宏观经济回升拉动的因素,预计四季度物价会进入上行周期,CPI涨幅还会有所扩大。但因为总需求并未出现大幅回升,货币政策也基本维持中性,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应该是温和变化,全年“低通胀”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前10个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6%。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将是大概率事件,完成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应该基本无忧。”胡迟说,“当然,对物价走势要密切关注,不可掉以轻心。央行在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态非常谨慎,并提出对下一阶段的价格形势不可盲目乐观,物价上行压力是存在的,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由于PPI迟迟未能“转正”,显现经济增长在需求面上有很大压力,一度曾引发市场担心工业生产在上一轮去库存结束后会进一步回调。
但10月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表明,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的稳定。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3%,比9月份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6%。
但相对于庞大的产能来说,需求面并不如年中预想的旺盛。在钢铁市场上,10月上、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连续两旬环比下降,较9月份明显回落。由于9、10月份钢价连续下跌,国内钢铁企业亏损情况逐渐加剧,加上近期国家环保治理力度明显加强,使得近期不少钢铁企业进入10月份后减产、检修出现增加,粗钢产能释放有所放缓。
投资面的数据也显示了需求平稳不急的特点。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1669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427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1~9月份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从数据来看,复苏反转仍未到来。考虑到过剩产能及库存去化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震荡反复;强势汇率及地方债务问题将制约出口及投资的拉动力,新增动力尚未出现。预计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弱势震荡”状态。当前至明年第一季度,CPI同比读数都将持续承压,第二季度才会有所缓解。
胡迟也认为,在目前经济企稳与CPI水平相对温和的情况下,预计宏观经济政策仍然会保持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也会基本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既不会偏向收紧,也不会偏向放松。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仍然是调整、优化结构,其中小微企业信贷、“三农”信贷、消费金融,以及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绿色环保等领域将获得进一步的信贷支持。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将会进一步得到控制。